編按:我們都希望人生早早實現財富自由,但是每個月有限的薪水困住我們對財富的想像,本書作者楊倩琳就要告訴所有的小資們,只要掌握執行方法,並且開始行動,一切關於變有錢的幻想,事實上是可以被實現的夢想。楊倩琳出生在單親貧困的礦工家庭,為了賺取學費及生活費,15歲到印刷廠當女工,只是高職同學偶然一句話:「楊倩琳你一定考不上大學」誓言考取大學。努力上班存錢去英國留學攻讀碩士,到最後在上海財經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從工廠女工到科技公司營運長,成功翻轉人生。回首過往,楊倩琳勉勵讀者「人生只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
日期:2023-01-03
年節腳步將近,各大超商推出「兔年福袋」大手筆祭出汽車大獎,並提供外送購買服務。7-ELEVEN、全家福袋在1/1同步開賣,全聯則在大年初一讓民眾搶個好頭彩。
日期:2023-01-01
今周刊編按:2023年到來,你是否有設定新的理財目標呢?根據MarketWatch報導,市調機構Numerator在去年12/29公布的調查顯示,53%美國人在許下新年新希望時,將理財視為優先要務。但很不幸的,根據往年經驗,總會有不少人會失敗,美國財經媒體《CNBC》在2020年一篇文章「Why ‘save more’ is a terrible New Year’s resolution」(為何「省更多錢」是個糟糕的新年新希望)文中,點出了財務計畫失敗的原因,在2023年也一樣適用。(原文刊載於2020/1/9,更新時間為2022/12/31)
日期:2022-12-31
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2021年勞工平均總薪資為67萬元,卻有高達68.31%受僱員工根本未達平均,比例創下歷年新高。但有些人即使錢賺的多,還是覺得自己窮,日前有位人夫在知名的網路論壇上分享,自己不用負擔房貸,月薪9.2萬元,年薪也破110萬元,但一家三口卻仍過著苦日子,直言「現在每月吃土過日,只能吃白粥肉鬆或泡麵度日」,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原文刊載於2019/7/29,更新時間為2022/12/30)
日期:2022-12-30
2017年,十方在台灣知名半導體公司工作的先生,因長年在高壓的環境中,身體慢慢出現狀況。隔年公公罹患癌症,先生也得到糖尿病和憂鬱症。那年他不過43歲。幸好,她很早就有理財思維,2006年開始投資房地產和股票,2017年被動收入超過家庭支出,已經財富自由。先生46歲離開職場,疫情期間找到未來想投入的事業,經營一家清潔公司,目前年營收近千萬元。她強調,每個人都要成為有彈性的成熟大人,拓展自己的技能,讓心更穩,「要成熟退休,不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
日期:2022-12-23
最近幾年很多人喜歡談財富自由,提早退休。而大家現在看到我,可能會羨慕我已經達到這樣的狀態,但是有很多過程與細節,絕對不如大家想像。我跟先生在這一路的過程當中,有十分辛苦的一面,也有得此經歷 如獲人生至寶的體悟,而且這價值珍寶遠遠不僅是金錢而已。
日期:2022-12-23
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是涇渭分明的兩套評價理論體系,長久以來兩派人馬互看不順眼,甚至互相攻訐批評。儘管《存股助理電子報》是以基本面分析為中心思想的媒體,但我們認為只要掌握好主客之分,兩者是可以相輔相成、截長補短的。
日期:2022-12-19
在大學當助理教授的江季芸,43歲那年忽然驚覺少子化問題嚴重,未來一定會遇到招生名額不足問題。她訂了「10年離開校園」投資計劃。然而,婚後和先生一起買房、買車、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省吃儉用自己也只存到100萬。設定目標後,她和先生商量,將房子拿去貸款200萬,加上原來存的100萬,2015年將300萬投入股市,靠著存股,5年滾出千萬資產。存股7年,今年被動收入達70萬。因為人生還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毅然選擇離開教職去圓夢。將存款全部投入股市,等於儲蓄歸零,必須再重新累積存款。幸好江季芸擅長規劃,很快就找到適合自己的記帳方式,再存一桶金。
日期:2022-12-17
台灣原來處處是富翁?根據滙豐銀行財管中心的統計,在台灣的有錢人人口數可能超過你的想像,有超過1成人口可投資的資產額度逾100萬美元,換算為新台幣則為3千萬元,高資產人口數在亞洲的排名已經躋身前5名。
日期:2022-12-17
2006年之前,在股票市場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我,一度累積了數千萬的資產,因此自我感覺良好,把自己當成股神。認為賺錢簡單的同時,想說何妨任性一次,於是在39歲時,毅然決然辭去人人稱羨的工作─16年的華南銀行鐵飯碗。踏上從學生時代就有的夢想之路─到日本念博士,希望將來轉換跑道到大學教書。如同日本人的俗諺:「人生有三道,上坡道、下坡道,還有沒想『到』」。在日本求學期間,我經歷了人生中致命的重擊……
日期: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