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浪潮襲來,台灣在傳統照顧迷思與長照政策缺口的內外交迫下,離職照顧家人的人數,高達十三萬。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全球正興起「照顧不離職」的新趨勢,漫漫照顧長路上,預習四階段,照顧好自己,才能安心陪伴。
日期:2017-03-30
在新片《目擊者》中,莊凱勛飾演一個社會線記者,因為目睹車禍現場,從局外人成了當局者。在生命中,他也不斷「目擊」各種生命場景,這些場景像鳥一樣,在他心裡盤旋著,他始終無法忘卻。
日期:2017-03-09
你知道嗎?年薪超過147萬新台幣的美國白領可決定自己要加班多久,德國的「工時帳戶」允許勞工積假,儲蓄更長的假期。本刊調查,84.6%立委雖同意依不同工作性質,定不同工時規範,他們卻訂出了一部全面緊縮嚴管工時,各行各業一體適用的僵固法令,台灣的競爭力,正因一部大開時代倒車的勞動法令在磨損之中……
日期:2017-02-09
我們曾經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世界;然而,隨著景氣低迷、貧富差距擴大,相信改變的信念失落了。直到這一、兩年,公民力量的崛起,讓台灣重新迎向改變成真的曙光。2015年,就讓我們找回最珍貴的信念,從自己開始,你就是力量。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能啟動一場小革命!
日期:2017-01-26
當我們碰到高興、快樂…等愉悅情緒時,心理會告訴身體,放鬆吧,儘情去享受吧!但是一旦碰到悲傷、痛苦、生氣、孤單…等強烈情緒時,我們心理開始難過,身體開始緊繃,心理及生理都會反射性地強烈抵抗,不想去面對,更不想承認,於是很多人就會選擇逃避。
日期:2017-01-26
嚴重的歧視逐漸從社會表層被驅除,但人類本質的歧視心理並沒有消失。這樣的心理被視為無傷大雅的歧視─或者該說是小小負面標記?─找到突破口,從那裡橫溢而出,造就了特定族群飽受嘲諷的狀況。
日期:2016-11-29
同一份工作、領一樣的薪水,為何有人一臉疲憊、無趣,有人卻眼神散發光輝?其實,只要保持好心情,就能讓工作效率加倍,祕訣就在於「說話方式」。
日期:2016-09-22
或許有人認為「壓力睡一覺就會消失了」,身體上的疲累確實可以藉由睡眠消除,但是否能一併帶走心理上的疲累就不得而知了。負面感情非常纏人,常常會在自己不注意時不停出現,也可能讓你在睡夢中反芻疲憊感,一覺醒來反而更加疲倦。
日期:2016-08-06
只要是工作,幾乎沒有不累人的,但作者觀察到,許多商界精英都有一種能耐,遭遇強大壓力時,總能即時調整,馬上振作起來,這其實是他們刻意鍛鍊出來的。
日期: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