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負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負荷共有818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桃園新增23例確診!足跡圖曝光 數間全聯、家樂福、傳統市場入列

指揮中心今(23)日公告桃園23例本土案例,年齡介於10歲以下至70多歲之間,其中2例有萬華活動或接觸史、7例為確診者接觸者,14例調查中。

日期:2021-05-23

全台防疫報導

篩檢國家隊該成軍了! PCR要2~3天才出爐 最新AI技術五分鐘搞定

代表國內眾多生物技術及醫療科技業者的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今(21)日呼籲政府在此非常時期,出面籌組病毒篩檢的國家隊,運用本土業者開發的創新病毒檢測技術,將檢測精準、卻需要2~3天才有結果的PCR核酸檢測技術,縮短到一小時就有結果。生策會認為,目前防疫的第一關就是病毒篩檢,而國內廠商早已有各類新技術,若政府能出面整合,將有助提高全台灣的病毒篩檢效率,提早掌握國人染疫實際狀況,裨益後續防疫處理。

日期:2021-05-21

政治社會

每天高喊「政府蓋牌、換掉陳時中」...致一直唱衰台灣的人:同島一命,台灣到處都確診,你有什麽好處?

所有的好壞,都是比較出來的,沒有滴水不漏的好,但是會有千瘡百孔的爛。然而,台灣的敵人不是只有病毒,而是某些同胞,如果你有以下症頭,不要來這裡跟我吵架,因為本草綱目記載,腦殘無藥醫。

日期:2021-05-20

國際總經

「感覺就像世界大戰…」尼泊爾驗出40%陽性! 為何印度疫情讓鄰國紛紛失控?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1-05-18

焦點新聞

新北公布確診足跡》擴及中永和、土城、三峽! 柯P:北市不再公布疫調、確診足跡 「這樣做」比較實際

新北市成為COVID-19疫情熱區,今(17)日全國新增本土確診案例為333例,其中新北市就囊括143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也罕見地在上午及下午,各開一場記者會說明疫情狀況。侯友宜表示,請新北市民做好警戒,目前防疫警戒,正朝向升準四級整備,請民眾要有未來可能採「高度管制、低度活動」生活方式的心理準備。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則在今天第二次疫情記者會指出,台北市昨(16)日共篩檢1130人,陽性率約10%,顯示疫情相當嚴重,快篩站篩出許多社區中潛伏的確診者,所以醫療量能會非常緊繃。他認為,現在疫調、公布足跡已經沒有意義,從確診到回去找接觸者比較實際。

日期:2021-05-17

科技

鎖定疫後數位轉型趨勢 思科軟硬體全方位服務為企業賦能

2019年底無預警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轉化了你我的世界,讓每一天的日常不再一樣。不僅在消費生活層是如此,每天仰賴顧客上門的產業全都遭到劇烈衝擊。無論企業處於何種規模,都不由得開始思考數位轉型的必要性!面對疫後新商機,以網路通訊設備起家的思科 (Cisco) 如何華麗轉身,以硬體、軟體加上服務等完整方案,協助企業趁勢而起?

日期:2021-05-13

政治社會

揭開重大刑案破口、拘票弊端 吳忻穎為何而戰? 她登出檢察官 拿筆當司改的鑰匙

因為對體制失望,吳忻穎離開第一線檢察官位置,出國進修。但她從未忘記形塑更合理司法體系的理想,持續以文字、論述,點出問題。

日期:2021-05-12

政治社會

家庭、工作四頭燒!「這些原因」讓職場媽媽好焦慮 五大行業生活最累

母親節即將來臨,平時辛苦工作的媽媽們也該好好放鬆了!求職網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以上的媽媽,為了分擔家計選擇投入職場,在工作與家庭間奔波;更有九成以上的媽媽,曾想過要休息至少八天,才能真正喘息。

日期:2021-05-07

政治社會

「用青春換來的照顧,回頭已錯過穿上婚紗的時間」 要顧爸媽就不能要工作 結婚生小孩更是奢侈…

台灣的職場環境每況愈下,薪水凍漲、物價飛漲,一般上班族平時時忙於處理經濟、生活及人際壓力,日常生活已讓人身心俱疲。若遇家中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不僅要負擔龐大的醫藥費,還要想盡辦法擠出時間陪伴照顧,回頭一看早過成家立業黃金時期,生兒育女早成奢侈。當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政府近期祭出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大力催生,要讓育齡男女願意生,還有許多關卡要過。

日期:2021-05-06

國際總經

貧富只隔一條街...印度富人哀號等死、窮人沒事 疫情之下「錢與權」也有辦不到的事

正當全台灣關注華航確診機師染疫事件時,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印度」,疫情惡化到幾乎無法收拾、宛如人間煉獄。許多醫院已經被待醫治的肺炎患者塞爆,無法進入醫院的一般民眾,只好被迫在家想辦法,而如今相關藥品、氧氣瓶在黑市價格飆漲10倍以上,不少人只好在家中慢慢等死。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波疫情中,以有「金融中心」之稱的孟買為例,多數病例並非來自資源缺乏的貧民窟人民,而是住高樓大廈的富人,令人詫異為何擁有相對優渥資源的有錢人,卻難逃疫情魔掌?

日期: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