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都在家跟小孩玩真輕鬆。」做點小事就覺得自己「有幫忙」而志得意滿……丈夫眼中「有什麼好生氣的啊!」的小事,都是賠上家庭關係的導火線。夫妻、婚姻,究竟為何物呢──。 作者小林美希思索再三,依舊遲遲找不到答案。夫妻以及男女之間的問題,終究是古今中外永遠探討不完的主題吧。曾經山盟海誓而共結連理,為何日後卻深惡痛絕到「希望對方死一死」呢。本書從性別(社會性別)平等角度來看,頻繁出現平常盡量避免使用的詞彙,或許會令有些讀者感到訝異。這當然是因為如實還原採訪對象所說的話才會如此,但同時也想藉此證明一件事:性別角色觀念時至今日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令受訪者們深受其苦。比方說,戰後嬰兒潮世代,當時的女性結婚後,就算不願意也得「主動離職」並隨夫姓,而且這被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導致日後不得不過著仰賴另一半經濟能力的生活。即便自願成為全職主婦,當個賢內助操持家務與育兒,卻往往不被重視,付出的努力無法獲得評價,令許多太太感到煩惱。畢竟那是個大眾對離婚仍持有偏見的時代。女性一旦辭去工作出現空窗期,要再度就業便相當困難。若有小孩的話,教育費的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從幼兒園到大學就算全都讀國公立也大概要花769萬圓,國中小讀公立,其他讀私立時大約需要1280萬圓,若全都讀私立的話,費用約莫為2205萬圓。在這樣的背景下,導致女性沒有自信能靠著一己之力拉拔孩子長大,而無法下定決心離婚,接著就是無止盡的忍耐。相較於嬰兒潮世代的年輕時期,現代人對於離婚的排斥感已大幅淡化,但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離婚的情況,在經過三四十年後的現在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
日期:2023-12-22
從僻靜營回來後,書二寶《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誕生了,粉色封面上有一位低眉垂目的女子,好似在感受著自己與世界。 我捧在手上,相當滿意。這本作品書寫了我從25歲的失戀後,如何開啓自我療癒,並成為作家的一路旅程。我滿懷信心,這是比第一本《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更深入內心,揭曉為何我能追尋自由生活的底氣,是一本希望讓全世界都看見的作品。
日期:2023-12-22
許多人羨慕有錢人,其實綜合所得稅的報稅資料中,藏有致富密碼,答案是你必須「投資」,不管主動或被動,才能從低所得的困境翻轉,邁向高所得者之路。
日期:2023-12-21
編按:關於30歲,你有什麼樣的想像?作者小時候想像30歲,應該是個小有成就,過得還不錯的年紀吧!但現實總是殘酷,我非但沒有職場成就,還欠下一堆債務。2020年,他因為疫情關係從日本辭掉工作回台灣,身上沒有錢支付防疫旅館的費用,也沒有能與其他人競爭的專長,投了履歷都石沉大海,最後幸運應徵上一份月薪33K的工作。「30節約男子」這個IG帳號是作者在台灣疫情嚴重時成立,2021年5月居家上班期間,作者想或許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通勤時間找點事情做,又加上想整理自身的財務狀況,好好擺脫月光族的身分,於是以在IG公開記錄薪資的方式,讓公眾的力量約束自己,也激勵自己養成儲蓄習慣。經營一陣子後,竟然不知不覺帶動起記錄薪資和存款的風潮!
日期:2023-12-21
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博主,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與健康和減脂相關的知識,也在這期間,創立了自己的健康食品品牌。而在此之前,我經歷了20多年的減肥。
日期:2023-12-21
編按:親密恐懼,是來自童年時父母未給予我們足夠的關愛,甚至情感、肢體虐待……這些創傷,在我們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但生存策略築起的防衛心牆,無法讓我們認識彼此,反而強化我們對「生存策略」的依賴,自我價值更低落,最終,我們離渴盼的愛越來越遠,形成最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慕姿心理師以心疼的口吻述說:「我寫下《親密恐懼》,想要試著爬梳,那些人生的坎,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成為關係中的另一個坎。」她期盼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開啟親密關係裡不同於以往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一再悔恨心傷,讓我們都能在親密關係裡擁有愛與歸屬,也能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日期:2023-12-20
如果,往人生目標邁進的過程中,你走到了低潮的谷底,你要先做一件事:先去了解這裡真的是谷底嗎?會不會其實還不是谷底?
日期:2023-12-20
過去曾有一位散戶向我訴說自己的慘況。他說自己辛苦上班10年存了一億韓元(編按:約230萬新台幣),在短短的一年內就賠光了。不僅如此,更借了信用貸款,背了一身負債。他的投資故事完全是場悲劇,透過勞動收入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筆錢,轉瞬間全在股市中輸光。
日期:2023-12-20
最近在旅程中認識一位在台積電任職的年輕人,他說自己從來沒有買過台積電的股票。我聽了真是驚呆了,而且他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就已經在台積電上班,當時的股價還不到50元!他說媽媽為了這件事,已經念了他十幾年。
日期:2023-12-19
敏迪選讀:培養國際識讀力,不是找到沒有立場的意見領袖,而是學會不被單一言論影響自己的判斷。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