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疫情爆發時為何要戴口罩?因為COVID-19主要是飛沫傳染,如果可以保持1.5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應該就不太容易被傳染。但變種的Omicron 主要是侵犯上呼吸道,氣溶膠(Aerosol)也成為主要傳染途徑,因此戴口罩成為預防傳播最好的工具,基本上只要不要接觸到感染者,加上洗手,應該可以避免多數的感染。
日期:2023-02-02
台灣疫情有逐漸升溫趨勢,雖然目前仍以BA.5病毒株為主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Q.1變異株不容小覷,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波國內的主流株。另一方面,面對1/8中國大解封,指揮中心也宣布,1/6起只要是中國轉機港澳來台 1/6起登機前必須附「篩檢陰性報告」。而對於中國主流病毒BF.7有可能隨著觀光客帶進台灣,羅一鈞強調2款抗病毒藥對Omicron系列變種病毒都有療效。
日期:2023-01-09
疫苗防護力消退,加上冬季感染高峰,中研院學者何美鄉看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向,認為從封控到解封都缺乏科學考量,而無法掌握中國的病毒變異情形,是國際憂慮所在。
日期:2023-01-04
中國防疫政策51天內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官方棄守堅持了近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解封」的關鍵倒數。力拚「快速達峰」的中國,將如何衝擊台商? 「中國需求」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最終,展望解封後中國的復甦之路,又存在哪些機會與變局?
日期:2023-01-04
中國放棄對「動態清零」的堅持,鬆綁防疫措施,導致染疫人數大幅攀升,醫療體系壓力暴增;但,在官方數據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外界難以一窺中國疫情全貌,也讓該國2023年經濟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日期:2023-01-03
中國清零政策瞬間解開,變種病毒與搶藥風暴正在衝擊日本、台灣等鄰國,而眾多染疫老人能否度過寒冬,更成了春節年關的人道危機。
日期:2022-12-28
今周刊編按:新冠肺炎病毒株持續變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一(12/26)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新冠變異株監測結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主流變異株還是BA.5,另外,也定序出中國入境個案7例,BF.7佔兩例,其餘皆為BA.5.2,尚未發現突變。
日期:2022-12-26
中國爆發「白紙革命」後,這場運動被外界視為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示威活動,有人擔憂「白紙革命」可能演變成另一個「天安門事件」。不過,以下四個理由,人們可發現「天安門事件」重演的機率偏低,主要因中國長期採愚民政策等四個原因。
日期:2022-12-02
日經週刊28日報導分析,在中國主要城市因清零疫情爆發的民眾抗議活動可能是自發的,但並非是偶然。上海、北京、南京、烏魯木齊等地公開表達的憤怒和沮喪情緒,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10年以來最大的危機,他已將自己的權威押注在清零政策上,現在拋棄清零可以被視為一種「羞辱性」的撤退。
日期:2022-11-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18)公布新冠疫苗對死亡及中重症的保護效益比較,分析國內民眾接種3劑疫苗的12種組合。以預防死亡保護效力來看,若不分年齡,死亡保護效益最強組合為2劑BNT+1劑莫德納,效益達到96.2%;65歲以上高風險族群,最強組合是3劑莫德納,死亡保護效益達93.1%,最低組合是接種2劑AZ後,無論第3劑接種何種疫苗,死亡保護效益僅有39.1%到58.0%,呼籲應追加接種次世代疫苗。
日期: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