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護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護理共有1334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汗流浹背還中暑暈倒、日薪僅1500元! 無處可去宿舍費變相遭漲三倍 篩檢站醫護怒:我的命不值錢?

全副武裝穿著隔離衣、戴上口罩,快篩站醫護在酷暑下執行PCR採檢。今天傳出宜蘭有醫護人員疑因天氣太熱暈倒在地,最後只短暫休息40分鐘,就再度替民眾服務,令人心疼。疫情蔓延、醫護鬧人力荒,各地方政府紛調派醫院人力、招募醫護投入一線篩檢工作。然而,這些在一線作戰的護理人員,卻可能到前線作戰,卻未符合相應薪水,連勞動權益也成問題。

日期:2021-05-27

全台防疫報導

「別期待腦科醫師也會開心臟的刀」 柯P:北市可用呼吸器剩6%! 警告死亡人數恐續增

新冠肺炎疫情未緩,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本土個案計401例、校正回歸266例,總計671例,其中台北市有231例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於疫情記者會上指出,未來確診人數還是會每日幾百例增加,死亡人數還會上升,「重症病患救不起來就會死掉」。被媒體問及北市確診率不減、醫療量能卻吃緊一事。柯文哲說,今天清點全北市的呼吸器有1500台、現在可用的約90台(約6%)。他呼籲市民沒事不要出門、不要群聚,讓確診數可以不要飆升,避免爆發搶呼吸器的慘況。

日期:2021-05-27

全台防疫報導

「缺裝備上戰場抗疫幾近崩潰」 三個月醫護離職近800人! 北市聯醫恐爆集體離職潮

新冠肺炎持續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增加302名確診、331回歸校正,共計635例,本土感染累計突破4000人。急遽增加的病人,考驗台灣醫護體系的韌性、更考驗過去一整年台灣防疫整備的工作。然而,在病床滿載、救護車繞著雙北開卻找不到醫院可以收治的現況下,據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今年2~5月護理人員已流失近800人。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在「醫療同島」下,依照分區調度病房,試圖緩解病床不足、醫療量能緊繃的問題,成效仍有待檢視。在此之前,本文帶讀者了解第一線醫護人員的現況。

日期:2021-05-26

全台防疫報導

台中連環爆》夜唱團第3個包廂染疫!驚見13人實名制「黑白填」 泰安附幼確診續增

全台疫情遍地開花,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本土病例中,全國共302例,校正回歸則有331例,其中台中市新增9例、校正回歸2例,合計共11例,繼昨天新增10例後,台中連兩天本土確診個案破十。面對台中本土病例連環爆,朝陽科大夜唱團「美樂地KTV」傳染鏈再新增一名案6100中科大女學生,值得注意的是,該女學生是5/13至5/14夜唱團時段中,除朝陽科大包廂、中國醫大包廂外,第3個包廂中有人確診,同包廂共有6人,其他5人採檢4人陰性、1人採驗中,美樂地KTV傳播鏈至今已有18人確診。

日期:2021-05-26

政治社會

防疫政策面》採檢爆量確診陽性民眾「無處可去」 靠快篩堵破口提升量能、有效隔離是關鍵

國內疫情嚴峻前所未見,如何提升快篩量能、儘快建立中央與地方對確診認定的標準,以及後續處理流程的共識,都是阻斷病毒散播、快速控制疫情的關鍵。

日期:2021-05-26

全台防疫報導

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疫情升溫,我想用夥伴智元的故事,讓大家看見一線醫護人員在疫情下的真實日子。同島一心,期許大家多點理解、少些責備,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台灣加油!

日期:2021-05-26

政治社會

「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真的沒床了!」急診爆、病房滿...醫護揭北市聯醫慘況:救救我們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25)日於臉書揭露基層醫護慘況,表示最近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北市聯醫工會強調,他們並不是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了解現況並聽見基層醫護求救的呼喊。北市聯醫工會的訴求如下:

日期:2021-05-26

全台防疫報導

沒病床、醫療滿載、重症病患淪人球 篩檢爆量的急診室怎麼了? 一文詳解確診後的安置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自去年起本土案例已急速飆升近4000例,考驗台灣一整年的防疫部署。

日期:2021-05-24

全台防疫報導

桃園本土新增19、校正回歸6例! 足跡曝光:5間全聯、家樂福、3個傳統市場...上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334例本土個案;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56例,總計595例。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其中桃園市今新增19例本土、6例校正回歸。

日期:2021-05-24

免費試閱

免費試閱:【麥克連】20210522通膨時代來臨?看看市場與美國聯準會不同的想法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