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老公說,如果我以後不幸發生意外,請他一定要放棄急救。」林小姐說道,自己不想要承擔把命救回來了,卻可能變成植物人,過著只能依賴呼吸器維生的日子,「但我老公說放棄急救,他做不到…」
日期:2019-01-04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銘琪癌症關顧中心」正式營運,提供醫院無法提供的服務,包括空間、食物、交流、資訊及課程,當中,最重要的,是溫暖癌症病患及家屬的心。
日期:2018-12-19
不少醫院規定醫護人員進修,卻要求在休假時上課,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經半年爭取,台北市勞動局於11月底發函,指出參加必修課應視為工時,院方依法應予補休或加班費。
日期:2018-12-07
今年十月出爐的監察院糾正案文直指,台灣一年粗估有三百五十萬件麻醉病例,不是在專科醫師或受過訓練的人員監督下執行。而健保每年近七千億元的大餅,供養著各式醫療需求,但每年四%的醫療支出成長率,讓健保永遠入不敷出。一次復健、一場心理治療,收益相對低,這些科別被視為「賠錢貨」。醫院為平衡收支,一邊管控聘雇人數,一邊限制治療內容,物理治療師淪為代操機械的工人,真正專長難發揮,醫師為求生存,只能離開醫院另謀生路。
日期:2018-11-28
今年十月出爐的監察院糾正案文直指,台灣一年粗估有三百五十萬件麻醉病例,不是在專科醫師或受過訓練的人員監督下執行。而健保每年近七千億元的大餅,供養著各式醫療需求,但每年四%的醫療支出成長率,讓健保永遠入不敷出。一次復健、一場心理治療,收益相對低,這些科別被視為「賠錢貨」。醫院為平衡收支,一邊管控聘雇人數,一邊限制治療內容,麻醉專科醫師一人顧五台刀已是尋常,醫療風險居高不下,醫師為求生存,只能離開醫院另謀生路。
日期:2018-11-28
縱使政府有再好的長照策略,沒有人力、人才,一切都淪為空談。南投五育高中看見在地老化現象,培育本地長照基層人才,期望落實有品質的長照服務,讓長輩在地安老。
日期:2018-11-14
透早八點鐘,五十四歲的谷蘭芬,已在醫院腫瘤病房開始一天照顧病患的工作。五年前,她從中國嫁到台灣時,就接受照顧服務員的訓練,取得完訓證書,投入醫院照服員的工作。當時和每個照服員一樣,谷蘭芬接下一對一的個案,是為了「多賺一點錢」,寄回老家給父母。她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時工作,一整個月不休息。
日期:2018-11-07
「『住院孤兒』會愈來愈多!」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出警訊。她指出,高齡化和少子化,愈來愈多「沒有家人」的人,住院只能仰賴看護,如果醫院不能全責照護,丟給病家自理,一來費用難以承受,二來也沒有保障。
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