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本刊製作封面故事「通膨衝擊全解讀」,分析當時通膨陡升的複雜成因,也報導了美國華爾街意見領袖們方興未艾的通膨爭論。這個至關重要的風險變數,儘管在當時仍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確定,這將是所有投資者今年必須放在心上、持續追蹤的功課之一。
日期:2021-10-20
供應鏈、能源,兩大關鍵字,過去幾個月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討論熱度快速增溫。增溫,因為恐懼,恐懼那曾在數10年前席捲全球的通膨巨獸,將再度現形;增溫,因為憂慮,憂慮身為全球貨幣政策「總舵手」的聯準會,恐再度誤判通膨情勢。這場由「供給面衝擊」而點燃的通膨之火,是否最終可能失控燎原?而欲對這場潛在的通膨危機「超前部署」的投資人,又應該留意哪些指標?
日期:2021-10-20
航運股持續破底,以今年預估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觀之,航運股的本益比竟只有兩倍出頭。金控股的富邦金與國泰金,本益比也僅有5~6倍。我們有必要在此時對存股池做一個掃描與體檢,避免落入低本益比陷阱。
日期:2021-10-18
台電於今年3月31日宣布啟用全國最大地面型太陽光電場,在台南將軍、七股區214公頃廢棄鹽灘地,總投資96.5億元,用48萬片光電板打造全台地面最大、裝置容量達150MW的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完工後每年可發綠電逾2億度。
日期:2021-10-16
上周二(5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一場記者會上,新出爐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該校90歲的氣象學家真鍋淑郎教授,被問及為何早年從日本國籍轉為美國國籍時,他的回答非常坦率。「我不想回日本去,因為我無法(在日本環境下)與他人和諧共處。」真鍋淑郎1958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就到美國發展,1968年起就在常春藤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頓任教至今,並於1975年獲得美國公民身分。根據他的說法,日本文化太重視面子甚於有話直說、從眾甚於發展個人特質、早年科學人才不足,加上官僚體制龐雜,都是他對祖國沒有依戀,不想回國發展的原因。如果真鍋淑郎拿到東大博士後,仍留在日本發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日期:2021-10-15
香港享有「背靠中國、面向世界」的特權,原本可以左右逢源,雙邊得利,但特首林鄭月娥卻拚命往北推進。「香港內地化」的命運,已浮現清晰的圖像了。
日期:2021-10-13
台灣經濟實力與其在國際金融生態中的位置,長期處於不對稱,出現巨大落差。在當前局勢下,很可能面對全球金融灰犀牛或黑天鵝迫近時,帶給台灣絕大的「不對稱風險」。
日期:2021-10-13
中國擴大審查科技業後,下一個監管對象可能是金融業,華爾街日報 (WSJ) 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檢視至少 25 家國營銀行和金融機構,以釐清他們與大型民間企業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最近引起關注的恒大、螞蟻和滴滴。
日期:2021-10-12
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受供應短缺影響,歐洲、亞洲大規模限電,有多家電力業者警告,隨著能源問題持續延燒,美國恐怕也很難置身事外,停電危機可能將於即將來臨的冬季一觸即發。
日期:2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