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好的飲食,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而現代人外食比率提高,易有肥胖三高問題,「食」成為扭轉健康的方式之一。在選擇每種飲食方式之前,應做足功課,諮詢專業人士,徹底了解自己的身體。
日期:2019-03-13
如何才能將認識的人,一步一步的由不熟悉變成有意義的連結?Steib 為我們提供了 3 個步驟:1. 記得對方名字,讓他從陌生人,變成我們熟悉的連結。2. 不要顧著討論自己,讓對方有機會表現,才能建立親密的連結。3. 知識分享、擴充連結、提供支持,讓我們能夠建立起有意義的連結。
日期:2019-03-06
昨天下午和一位非常優秀的業務經理吃飯,她的工作是為公司尋找對的人才,但是對於優秀的工作者來說,不單單公司需要他們,他們眼前也有許多好選擇。
日期:2019-02-13
新北市一名42歲的林姓男子因兒子買肉圓「忘了加辣」,暴怒將兒子打趴在地,李姓妻子上前勸阻也遭家暴,影片被貼到臉書社團後引發眾怒,事後,林男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但林男妻子選擇不再隱忍,今(16)日上午在律師陪同下前往新北地院訴請離婚,並爭取撫養權,由律師代為發表聲明稿,列6大點回應外界疑問。
日期:2019-01-16
「要不要抱股過年?」「萬一川普趁著農曆新年抓狂,怎麼辦?「可是,危機通常常是轉機哩!」「如果轉機沒來,不就變成白斬雞!?」券商的營業大廳,隨著國際股市反彈,人氣逐漸回升,只是漲勢能持續多久,大家都沒把握,農曆春節前如何操作,成了最近熱門的話題。
日期:2019-01-16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企業都知道,人才是公司經營的命脈,找到對的人上車是很重要的事。可是真正把徵才當作一件正經事在辦理,而且嚴肅面對的,嚴格說來,只有大企業與外商,不僅設立人資部門,還設計一套標準的面試流程與題庫,因為找人是有學問的、有技巧的,也必須經過訓練。
日期:2018-11-22
不論人生的任何層面,像是工作、愛情或婚姻,一旦出現情況失序,無法掌控的情況時,不知道發生原因,也不知從何改善起,請務必冷靜下來,從一些微不足道的「習慣」下手,比如準時交差、注重打扮、謹慎說話等。
日期:2018-10-17
如果面對批評指責、冷嘲熱諷、輕蔑漠視、頻頻挑釁時,你的反應都是全盤接受、默不吭聲,或者看起來「還好」、不痛不癢,那麼伴侶沒有急迫性,沒有必要,更不會有自我警覺去改變自己。
日期:2018-10-15
為因應台灣少子化、高齡化、鄉村人口外流的嚴峻課題,政府啟動地方創生大戰略,力挽鄉鎮頹勢。但戰略啟動前,卻已有三大關卡浮現,將是左右未來成敗的關鍵。
日期: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