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諾貝爾獎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諾貝爾獎共有337項結果
政治社會

法庭外眾人皆定他罪 翁啟惠獲無罪後坦言:這是人生最大噩夢

2018年12月28日上午11點,浩鼎貪污案一審宣判,審判長才剛說完「無罪」兩個字,旁聽席上的翁家親友,立刻爆出一陣如雷掌聲與喜悅的啜泣。

日期:2019-01-02

政治社會

獵巫公審一千日

二○一六年二月,浩鼎新藥解盲前後的一番發言,讓聲譽卓著的中研院院長掉入輿論沸騰的地獄。害怕別人眼光、不敢看新聞,連該得的國際獎項都不敢拿,錯過了諾貝爾獎。從恐懼到鼓起勇氣,在一片罵聲之中,他不厭其煩重申自己的清白。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法院宣判「無罪」,這將近一千個日子,翁啟惠是怎麼走過來的?

日期:2019-01-02

政治社會

局外人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寫過一個故事,名叫《異鄉人》。

日期:2019-01-02

名人專欄

以色列的創業人才培育從小開始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茲曼說,教育是必須從幼兒到高等教育,一氣呵成的終身學習;台灣需要這樣的學習機制,而以色列的人才培育政策與實踐,正值得我們借鏡。

日期:2018-12-12

話題人物

余英時:現在正是台灣的生死關頭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台股

聰明人投資一定賺?錯,日本股神的獲利關鍵是這個

在股票世界裡,最重視的是「技巧」與「技術」,而不是知識與道理。為此,就只能「練習、練習、再練習」「鍛鍊、鍛鍊、再鍛鍊」了,別無他法。

日期:2018-12-05

科技

半夜一通一千萬的電話 96歲的他成史上最年長諾貝爾得主

凌晨五點鐘電話突然響起,吵醒了亞瑟.亞希金(Arthur Ashkin)的美夢。當他接起電話,只聽見電話另一頭說著「你是史上最年長的諾貝爾獎得主。」然而亞希金並沒有顯得過於激動,「我是個老男人了,」今年已經96歲的他如此自嘲。

日期:2018-11-01

國際總經

日本還能連莊諾貝爾獎嗎?

連續5年拿下諾貝爾獎,讓日本振奮沸騰,但在政府大刪基礎研究預算、教育現場越來越不鼓勵思考性教學的情況下,好景可會常在?

日期:2018-10-24

政治社會

日本再起的訊息

這一期今周刊,我用了一個標題「日本長夜將盡」,探討日本泡沫經濟將近卅年的巨大調整,我跟很多朋友說,日本會再起,但多數人都不相信。

日期:2018-10-05

字媒體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 美、日學者癌症免疫療法新突破

2018諾貝爾醫學獎在台灣時間昨天下午揭曉,由美國免疫學家詹姆士˙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得獎。兩人發現可藉由抑制免疫系統負調控以抑制癌症,可望活化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細胞,為癌症療法帶來重大突破。

日期: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