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震頻繁,民眾心裡難免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情緒,有些人甚至出現失眠的情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建議,可依循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霍布福爾(Steven Hobfoll)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舒緩情緒。
日期:2018-02-08
東大畢業的社會精英自殺事件─每當發生這種事,媒體很常解讀成「因為小時候一路順遂,所以一遇到挫折就受不了」。但我卻不這麼想,因為我身邊也有許多經歷相同挫折的人,但他們並沒有發生那樣的悲劇。那些無法跨越挫折的人是因為「只有一根心靈支柱」,所以不管以什麼作為支柱都無妨,可以是自己熱衷的興趣、和家人之間的連結、志工活動或副業。
日期:2018-01-30
對於「失去」我們常常無能爲力,但在恢復期間,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即使失去的經歷已經改變了我們,不可能回到失落前的狀態,還是可以讓自己重新投入生活,包括找回規律的生活節奏、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日期:2018-01-23
那天星期五,我打了兩份工,從早到晚連續工作了十三個小時,回到租屋的小套房時,身心靈都疲倦到匱乏的臨界點。側身蜷縮在地板上,皮膚緊貼著寒氣逼人的白色磁磚,被世界遺棄的孤絕感再次向我發出攻擊。
日期:2017-12-14
由吳念真、簡志忠等人發起,以建造偏鄉孩童「第二個家」為信念的快樂學習協會,即將在年底達到一百個據點,陪伴超過兩千五百位孩童,從孤單、弱勢中,找回希望和愛。
日期:2017-11-16
家總秘書長陳景寧呼籲「畢業照顧者三重建」,很適合提供給「畢業照顧者」做為重建藍圖:一是「重建身心健康」;二是「重建經濟穩定」;三則是「重建社交網絡」。真的不要讓自己一個人封閉太久,越久會越不容易踏出去。
日期:2017-11-14
這一群從「家庭之網」掉落的孩子,理應在國民教育時被接住,但他們卻被整個體制放手。他們被逐步排除於國民教育系統之外,成為一個逃離者。接下來我們要怎麼接住他們?
日期:2017-11-02
要讓一人生活更開心,也得留意自己的時間管理和情緒管理。面對外來衝擊與評論時,我們需要反思:到底這個評價,是否要放入自我概念裡?
日期: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