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大年初三,賴清德總統周五(1/31)在參拜中彰地區廟宇後,接著到雲林「西螺福興宮」、「四湖參天宮」及「嘉義大天宮」參香祈福,並發放蛇年新春福帶給民眾,並贈與「澤霈遐方」匾額給「西螺福興宮」。賴總統化身反詐大使表示,台灣每天約有500件詐騙案,其中最多來自通訊軟體群組中的投資理財詐騙。他提醒國人千萬不要相信群組中不認識、沒見過面的友所說的投資機會,並舉身旁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為例,表示謝更是經常被冒用身份做詐騙。不僅如此,賴總統還「呵咾」(台語稱讚之意)謝金河表示,很早以前很多人在「唱衰」台灣時,只有謝說「台灣會愈來愈好」,且說「投資台灣一定賺錢」,「你們看,真的是這樣!」他更表示若經濟有發展,企業就會願意繼續再加薪。
日期:2025-01-31
詐騙究竟有多猖獗?就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彭金隆都分享,自己在上個月第一次收到詐騙訊息,「我必須承認,我想大部分的人在第一時間,應該沒辦法立刻聯想到這是詐騙,但是你必須要在幾秒鐘之內馬上有警覺」。《今周刊》週三(1/15)舉辦「防詐新戰略.防詐調查發表記者會暨論壇」,論壇上,彭金隆先向26家金融機構,以及10多個金融機構周邊公協會表達感謝。「金融業站在第一線,肩負非常多的壓力及使命,本來是要提供市場正常、迅速、快捷且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但卻成為被詐騙集團利用的工具」。儘管知道金融業背負壓力,但彭金隆也喊話業者,「我們無法避免要在這方面盡最大的努力來做這件事」。在面對詐騙方法層出不窮的同時,金融業就必須持續精進反詐措施,在金流上則必須想辦法「阻詐」。
日期:2025-01-15
全民對詐騙深惡痛絕,《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周三(1/15)登場的「防詐新戰略.防詐調查發表記者會暨論壇」中提到,推動更多民眾辦理不動產預告登記,或研擬解除定存或匯出大額款項時通知第三人機制,以及加重詐騙刑責,是反詐最有效的第一步。行政院政委林明昕表示,2025年元旦上路的「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版」,要以法律與政策相輔相成遏制詐欺犯罪,同時強化網路平台治理、公私合作打詐、強化AI工具等全面提升打詐量能,行政院也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策略會議,滾動檢討新的打詐策略。
日期:2025-01-15
在石化業工作40年、擔任高階主管的昆伯,在65歲退休前夕,因為一通陌生電話,在驚心動魄的182天內詐騙集團扮演20個角色,4700萬元資產全數歸零。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我是金融專家」、「我很懂得辨別詐騙招數」、「我怎麼可能被騙!」你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嗎?小心,這正是容易被詐騙集團利用的認知誤區。
日期:2025-01-15
過年期間假親友拜年詐騙多,各警局都加強宣導民眾留意荷包。警政署去年8月推出165「打詐儀錶板」,透過視覺化方式,公布全台詐騙案件數據,而今年1月1日至1月13日為止,民眾已被騙走超過46.5億元,幾乎每天都是3億起跳,金額十分驚人,其中最多就是「假投資詐騙」。曾偵辦多起金融詐騙案件的國民黨立委、檢察官吳宗憲進一步指出,被害人發現被騙後,雖馬上報警,款項卻已經追不回來,警政署統計2022年有19.8%的金額被追回,因為錢已經被轉出,導致只有很低比率的錢被追回。吳宗憲進一步說,打詐中心稱去年6月到今年10月,透過調解、和解返還被害人金額已經超過24億,但事實上很多車手可能因為其他案件被抓去關,無法繼續如期清償被害人。又或是詐騙集團透過分期付款,等到雙方達成民事和解或判決確定後,就不繼續還錢,因此實際上被害人拿回的錢會更少。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我太容易相信別人,陷入投資和愛情詐騙後,心裡很慌亂,只想趕快追回被騙走的錢,結果沒隔多久,又再次上當……。」碩士畢業、在不動產業工作的小李兩次遭詐騙,連同現金、存款、股票和基金,賠上七百多萬元。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這是人人都被詐團鎖定的年代。根據警政署打詐儀錶板,國人單月被詐財損超過124億,與詐騙抗戰,需要更具體的新行動、新解方。為了保房產,8成民眾不知道的地籍異動通知服務,應該加速推廣。為了保存款,解除定存同步「通知第三人」,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多一層防呆機制,就像是為身家財富多上一道鎖、讓詐團施詐多一道關卡。讓「+1的力量」層層串聯,才能鋪陳最強韌的防詐保護網。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編按:為強化民眾防詐意識,並提升政府打擊詐欺犯罪的透明度,刑事局自2024年8月30日首度在165全民防騙網公布打詐儀錶板,接續於12月1日推出「165打詐儀錶板」專網。統計去年8月至12月受理案件趨勢,由8月2萬1244件降至12月1萬7766件。財損數則從8月138億餘元降至12月124億餘元,大致呈現緩降趨勢,12月財損與前一月相比則下降1.9%。刑事局也提醒,面對假投資詐騙時,應牢記防詐小撇步:投資循合法管道;私人投資管道,絕對沒有保障。聽見「保證獲利」、「穩賺不賠」、「低風險高回報」,絕對是詐騙。不要點擊陌生的連結、網站,也不要下載來路不明的投資APP。網銀帳密,不要提供陌生人。
日期:2025-01-10
隨著全球每年詐騙損失超過1兆美元,打擊詐騙已成為各國重點議題。在「FinTech Taipei 2024 台北金融科技展」上,台灣金融業與新創科技公司、政府部門攜手合作,運用AI技術打造6大防詐實證模型,鎖定ATM、臨櫃、網銀、行動銀行、保險、證券及授權支付等詐騙熱點,實現偵測與預警,神鬼鬥智全面阻詐!
日期: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