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理財規畫上,很多朋友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當我規畫完之後,發現我需要10%報酬率的投資才能達成我的某個目標時,要去哪找一個每年10%的工具?如果找不到,我的規劃不就白做了嗎?
日期:2013-07-30
很多人都去過菜市場買菜,賣菜的小販會先跟產地的農人用成本價買進,抓好利潤之後,再賣給一般大眾,我們都很清楚地知道,這些小販是在「做買賣」,然而,很多投資人也想用「做買賣」的方式在金融市場中獲利,結果卻往往難以成功。
日期:2013-07-30
小A是個正踏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剛開始工作就有保險業務員上門來推銷保單,建議小A買一些保險,也更有保障,小A聽完覺得很有道理,也覺得應該幫自己做好保險的規劃,但怎麼看了看,發現這些保單的保費都好貴!雖然一張終身醫療險一年就要兩三萬,實在很難買下手。
日期:2013-07-30
在行為財務學裡有個基本假設-投資人是不理性的,所以才會產生像追高殺低這樣「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實際上,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最近又一個,是發生在FLY的同事身上。
日期:2013-07-30
人民幣的業務在最近開始開放了,許多朋友都很關心,覺得是不是自己也該來投資一下,以免錯失大好機會?還記得幾年前流行的澳幣、紐幣,以及後來的美元商品嗎?當大家覺得國內的存款利息太低時,很自然會想找找看有沒有報酬率更好的工具,筆者整理了一些重點,跟大家分享。!
日期:2013-07-30
馬克吐溫有一句經典名言「 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惡毒的謊言和統計數字。」,有的時候數字的本身是沒有問題,但往往,因為不完整的解釋而讓我們產生誤會。
日期:2013-07-30
在維基百科上,對被動收入有一個很貼切的描述「一種只要付出一點努力進行維護,就能定期獲得的收入。」聽起來很像我們經常討論的投資理財的收入,沒錯,理財收入正是其中之一,但是除了理財收入之外,在生活中有沒有更多收入來源是不太需要花費力氣在上面,又可以幫我們帶來持續收益的呢?
日期:2013-07-30
一般的理財規劃大多會預設每個月的收入是固定的,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理財方案,例如保險商品或共同基金,也都是以”月繳”作為購買的單位,但實際上這是比較適合一般上班族的方式,過去就有樂器演奏工作的朋友,跟筆者討論過這個問題,有演出或有Case的時候,收入較高,但平常如果工作量較少,則反映在收入上也較低。
日期:2013-07-30
在過去一年有很多現象讓我們感到悲觀,物價上漲、起薪偏低、失業率攀高、退休金瀕臨破產…。面對這樣的景氣與大環境,更讓很多年輕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該如何計劃未來。
日期: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