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設計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設計業共有382項結果
我城我鎮

兩年輔導八組青年留鄉創業 她要讓雲林蛻變青創樂園

提起雲林、古坑,一般人腦子裡只浮現知名的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古坑咖啡。想改變刻板印象的返鄉青年很多,但能做出成果並長期經營的卻少之又少,王毓琦是難得的成功案例之一。

日期:2022-09-28

國際總經

晶片戰爭 ——地緣政治的主戰場

去年此時,全世界都在搶晶片;今年,晶片供需卻出現逆轉,半導體產業瞬間成重災區。除了景氣反轉而下,美中科技戰也持續升級,夾在中間的台灣該如何應戰?

日期:2022-09-21

台股

力積電股價腰斬,黃董卻說市場過度反應「我們也是看著辦」:台積電也從600元跌到400元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近期利空消息不斷,股價也腰斬,董事長黃崇仁週三(9/14)出席國際半導體展開幕式會後表示,台積電(2330)也是從600元跌到400元,市場對股價在產業不好的時候會過度反應,「我們也是看著辦,現在不是談這個的時候」。力積電股價今天收盤31.60元,下跌0.4元。黃崇仁表示,從殖利率來看,力積電的股票是少數殖利率有5%的,台積電僅1.8%,從本益比來看,力積電大概6倍,台積電是20倍,「你要說我的股票不好嗎?大家可以來講公道話。」黃崇仁也說,大家都覺得台積電是明牌,但今天一樣照跌不誤,我們是比較普通的股票,台積電是國際股票,外資很多,金融市場一改變,外資需要錢就把賣掉了,跟台積電基本面好壞沒關係。而力積電是較普通的股票,但公司營運上也已做到該做的。(原文刊載於2022/9/6,更新時間為2022/9/14)

日期:2022-09-14

台股

生意難做,台積電要不要降價讓利?從「毛利率」變化看懂IC設計與晶圓代工的價格拔河賽

近來半導體景氣面臨庫存調整壓力,傳出IC設計業希望台積電讓利,提出明年原訂漲價的幅度能「少一點」的要求。半導體的價格變化,一直是反映產業景氣榮枯的最佳指標,至於IC設計與晶圓代工廠間的價格拔河,也有一定規則可循,值得進一步分析。

日期:2022-08-30

科技

電商戰場未歇 行銷供應鏈正悄然成形

電商戰場正炙,行銷檔期自母親節過後便輪番上陣,隨著父親節訂購的商品逐漸到貨,消費者們早已在觀望中秋節、國慶日、雙十一、雙十二、跨年等購物季時,各大電商、品牌會推出的折扣。

日期:2022-08-17

理財

台股逆風當中的陽光面 ——留意通膨時期股市落底反彈行情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股重摔又創新高,而今年以來的跌勢更是迅速又猛烈,在通膨加劇、升息不停之下,投資人或許可留意股市落底反彈行情,抓住新契機。

日期:2022-07-27

台股

別太急著搶反彈!友達、群創、國巨...回顧台股近10年3次股災:電子股出現「1情況」才可能真正見底

原本認為台積電營收不斷創高的表現,可以讓台股在萬五有強力支撐,但萬五防線就像紙做的一樣,瞬間遭到攻破,從2020下半年以來市場就不斷擔憂的Overbooking從擔憂化為事實,儘管還是有一些電子股6月營收創高,但股價反應的是未來,今年以來,通膨、戰爭、以及全球金融市場股災、幣災,已經嚴重衝擊到終端需求,事實上,就算沒有以上這3個利空因素,全球消費力道在經歷過去2年的狂飆後,年初就預期有放緩的可能,然而通膨及股災,成為加速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原文發布於7/12)

日期:2022-07-22

科技

為何鴻海想投資紫光? 發言人說「間接出手」原因有這些 且周二已向投審會遞件

鴻海(2317)間接投資中國半導體大廠紫光,引起市場矚目,發言人巫俊毅今(21)日表示,公司已經於本周二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未來將配合主管機關的要求做後續說明。巫俊毅也提到,不論是台股整體或科技股,股價「基本上應該都被低估」,他呼籲投資人要好好珍惜這些具備國際實力及健全獲利的好股票、好廠商。

日期:2022-07-21

國際總經

明明攸關美國半導體利益,為何晶片法案頻頻卡關?這2個原因是關鍵

眾所矚目的縮減版520億美元晶片法案(CHIPS),已在美國時間19日,於參議院舉行的程序性表決順利通過,該法案預計最快下周交付參議院進行全院表決,法案細節也仍在研議中。由於19日僅是通過程序性障礙,後續還得由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最終版本,此法案才算正式通過。

日期:2022-07-20

科技

專家解析》入股紫光能加分,但談不上如虎添翼!「最懂鴻海分析師」楊應超:拚成長,跨界併購是必要選擇

「入股紫光的確對鴻海有加分機會,但還談不上是『如虎添翼』的天大利多。」科克蘭資本董事長及異康集團首席顧問楊應超分析,畢竟紫光在中國僅是二線半導體廠商,尤其在歷經破產重整後,財務結構是否健全、競爭力能否改善等,都還是個未知數,「但比起其他電子五哥,鴻海願意跨領域收購、試圖改善集團獲利成長僵局,在策略上,還是勇氣可嘉的。」

日期: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