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設計業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設計業共有382項結果
科技

三星輸了!記憶體技術被美光超車…..從台積電董座的驚人評論,看全球半導體3大重要趨勢

日前台灣半導體大廠齊聚李國鼎紀念論壇,參與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旺宏等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會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提到,「美光的記憶體技術已經超越三星」。

日期:2021-12-09

職場

台積電董事長、台積電總裁 面對「張忠謀沒教過的事」 劉德音 魏哲家

二○二一年,是台積電成立三十四年的光譜上,一個重大轉折點。過往,外界對它的關注,不外乎它在先進製程的超韓趕美;而今年,它最常被討論的,卻是有如天女散花般,將前進美國、日本、歐洲、高雄的建廠計畫,相對以往,如此大規模、橫跨整個北半球的產線布置,並不曾出現在它的發展軸線上。

日期:2021-12-08

科技

聯電的「陸客」紅利不再!中國官方砸150億助中芯背後,台灣半導體業者該省思的事

為什麼一則中國官方基金的投資新聞,被認為將衝擊台灣晶圓代工二哥?當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身在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去思索這一局?

日期:2021-12-01

政治社會

台灣正邁向「生不如死」 如何才能成為AI大國及科技強權? 前Google台灣大當家提出這兩個解方

台灣已經進入人口負成長,2020年新生兒下降到只有16萬人的歷史新低,且比全年死亡人數還少,未來將明顯衝擊勞動力及整體經濟,更勢必影響我國視為經濟命脈的科技業,特別是半導體。曾是Google台灣第一號員工,也是前Google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的簡立峰認為,如果台灣想要在未來的全球科技版圖中,成為大家不可忽視的人工智慧(AI)強國,至少有兩個方向可以發展,第一是結合台灣既有的科技硬體及資通訊強項,發展相關的人工智慧應用,但必須彌補半導體及新創事業的人才年齡差距;第二,國內企業需要思考,如何走在年輕人之前,創造新的事業或商業模式,讓人才不用從台灣出走,就能做到全世界的市場,而不會因為人才在國內看不到發展機會,而出走國外。

日期:2021-11-29

科技線上

跟拜登對幹?英特爾助北京幫兇 竟偷偷投資大陸晶片業

美國總統拜登擴大制裁陸企不手軟,日前又簽署新法案禁止華為、中興等獲許可證。美媒報導,在美國維護關鍵技術的全球領導地位之際,過去4年來,英特爾、紅衫資本等美企與創投,竟對大陸半導體業投資暴增1倍,形同在美中科技戰成為助攻大陸的幫兇。

日期:2021-11-13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11102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1-02

科技

「買庫藏股不如拿錢去做研發」,譜瑞-KY高價買股慘遭同業打臉…..觀察一家公司除了業績,還有財務操作能力!

繼大立光之後,千金股譜瑞-KY日前決定買回700張庫藏股,以其預計買回區間價格為1330元至2660元來算,預計買回股份總金額最多達18.62億元。譜瑞在股價歷史高點區間,斥資超過一季以上的淨利買回庫藏股,這個決策判斷有點不太尋常,值得進一步探討。

日期:2021-10-29

科技

半導體求才若渴 聯發科開首槍 首度提供轉職報到獎金15-25萬元

隨著全球半導體業蓬勃發展,人才資源儼然成為各家大廠爭奪對象,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454-TW) 今 (16) 日宣布,若轉職專業人士在今年 10-12 月報到者,將首度依資歷加發限時報到奬金 15-25 萬元不等,延攬優秀轉職人才。

日期:2021-09-16

台股

台股萬七驚驚漲!在長榮、東和鋼鐵...這些「少年股神概念股」相繼殞落後,台股Q4還有哪些上車機會?

台股從 8 月中市場極度恐慌,到 9 月初多頭情緒回穩,僅僅花了2周的時間,但類股的多空分布卻有很大的改變,鋼鐵、航運這些高基期的傳產,股價幾乎逼近前波低點,然而投信在 8 月下旬大力掃貨的高速傳輸、IP矽智財及晶圓代工,都領先大盤創下新高,在內資中實戶都開始離場的狀況下,法人開始主導盤面,不少投信認養股在短短2周的時間內,都拉出 30 ~ 40% 的漲幅,量能從 5 ~ 6 千億回到 2 ~ 3千億後,台股並沒有如預期的量縮重挫,反而恢復常態,當沖的退燒,也讓法人更容易控制價格,有別於 6 ~ 7 月航海王的瘋狂,投信動向重新受到投資人重視。

日期:2021-09-11

科技

紅色供應鏈初挑大樑蘋果錶代工就遇麻煩 恐牽動台廠? 新Apple Watch難產 立訊、鴻海影響解析

蘋果智慧手錶 Apple Watch 日前試產出現問題, 甚至影響上市時程,其中主力代工廠立訊更傳出放無薪假,背後究竟發生什麼事?對台灣供應鏈是否會有影響?

日期: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