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訪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訪談共有1319項結果
政治社會

麥當勞性侵案/「拿拐杖敲妳棺木」有多心痛...17歲工讀生崩潰殞命,主管爆慣犯…檢調、麥當勞公開細節

17歲少女到北市麥當勞分店打工,卻遭遇主管利用排班權力對她長達1年的性侵,離職後她向麥當勞申訴、報警,雖然該名主管火速被開除,卻仍不斷打電話騷擾嗆聲「富二代妳告不贏」,最後少女罹患憂鬱症輕生殞命。其母親事後聲淚俱下控訴檢調,人都走了還要查多久?更不滿麥當勞開除主管後切割,對受害者、家屬無任何交代慰問。坦言拿拐杖敲著孩子棺木的那刻,真的心好痛,總會不自覺看著孩子的照片淚流。由於此案備受社會高度關注,許多民眾砲轟麥當勞「不是開除當事人就沒事」、肉搜狼主管,檢調發聲明表示積極偵辦中「請大眾尊重家屬,避免揣測案情」,勞動部也要求麥當勞「限期回覆」,直言被騷擾人離職、未申訴都不是不積極處理的理由!少女的同事更是揭露該主管惡行,指出受害者可能不只1人,台灣麥當勞隨後也公開當初接獲申報後的所有處理細節以及時序。

日期:2024-12-24

政治社會

「有人講我壞話、肉搜我…」台達電員工遭爆墜樓前已2、3天沒睡覺,輔導內容曝光公司回應了

台達電一名研發替代役,16日從公司頂樓墜落傷重不治,對此台達電表示,十分的惋惜與遺憾,本報取得相關資料,曝光台達電上周對該名員工相關輔導、調查過程。

日期:2024-12-22

國際總經

微軟CEO一句「不缺晶片、只缺電力」,輝達股價續修正,投資人為何熱情減弱?市場憂慮是這個

據《MarketWatch》周二 (17 日) 報導,微軟 (Microsof)(MSFT-US) 執行長 Satya Nadella 近期表示,公司擁有大量晶片,但現在需要更多電力來支撐運作,而這對股價進入修正區間的輝達 (Nvidia)(NVDA-US) 來說令人擔憂。Nadella 在播客《BG2Pod with Brad Gerstner and Bill Gurley》專訪中談到,「電力方面,是的…… 但我並沒有晶片供應的限制問題。」

日期:2024-12-18

國際總經

美財政權威剖析  誰能改寫川普風險的最悲觀劇本? 她點名馬斯克 有望扮擋災英雄

(今周刊1461)曾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的克勞辛警告,關稅和移民驅逐政策不僅將重創美國經濟,更可能引發停滯性通膨。要制衡激進的川普,美國國會、司法體制是關鍵,此外,馬斯克也有機會當「救世主」。

日期:2024-12-18

傳產

它的象徵性如同台積電!美媒譽「台灣最強軟實力」 延後開幕讓美國人急瘋:拜託也來華府

美媒形容鼎泰豐小籠包與台積電晶片同樣象徵台灣,可能是最強軟實力工具,連美國政治人物都盼華府有一間店;即使小籠包源於中國,掌鼎泰豐北美業務的新世代認為,食物必須忠於台灣,「也就是我們的起源地」。

日期:2024-12-15

政治社會

想和中國破冰?川普邀習近平來就職典禮:我們喜歡冒點小風險…150年來首邀領袖參加意義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已邀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年一月廿日到華盛頓參加川普就職典禮。大陸外交部昨天並未證實,僅表示「目前沒有可以發布的消息」。

日期:2024-12-13

國際總經

尹錫悅暴走戒嚴背後, 中韓FTA反挫財閥、中小企業倒閉潮、青年 淪低薪臨時工 韓國病 台灣能學到什麼?

(今周刊1460)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10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

科技

隱身在臺灣科技政策重要的推手 帶領您走進科技政策的後臺 解讀科技島的關鍵密碼

《地緣政治中經「疫」求新-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探討了如何在變局中以科技應對挑戰、創造機會,從晶片供應鏈到數位轉型,讓臺灣不僅在全球科技產業中占據了關鍵地位,也展現了國際社會中獨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期:2024-12-09

科技

AI讓台灣被世界看到,政策推手現身說法!《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揭如何累積點滴「榮耀台灣」

在ChatGPT推出後,AI成為科技產業的主流,《今周刊》出版新書《地緣政治中經「疫」求新-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前後時空橫跨8年多,揭露台灣在半導體、人工智慧(AI)、生醫、太空、人文社會與科技、科技外交、科技女力等領域的重要決策。《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新書發表會中指出,這2~3年可以說是台灣的科技盛世,尤其半導體及AI,讓「台灣」成為全球焦點,享受前所未有的光環,這樣的榮耀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是許多幕前、幕後英雄,持續努力投入,點點滴滴累積而來的。蕭景燈博士表示,這本書是紀錄8年推動科技政策的形成脈絡,「這8年真的看到很多變化,有疫情、美中經濟戰、科技戰,包含ChapGPT,2022年底AI的力量爆發出來。」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這本書的內容很扎實,書中採訪了20位在過去8年在台灣科技政策等領域裡有重要貢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人,就沒有這8年科技的成果。」

日期:2024-12-06

政治社會

從前臺到後臺-期許我們都是看懂門道的局內人

以一位民間人士的角度,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個想法是:「這應該是本政策宣揚的書吧?」但仔細閱讀後,憑藉過去在科技媒體與產業研究所累積的經驗,再加上近年地緣政治議題的發酵,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書中陳述科技政策的形成,我認為,對大眾來說,反而可能是更加重要的事。

日期: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