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印度時刻22日拜登設國宴款待來訪的印度總理莫迪,在美中角力的愈演愈烈的情勢下,印度在地缘政治的角色也愈形重要,這是印度的時刻,就像鄧小平在1978年改革開放帶起的勢頭一般,中國出現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飛躍成長,印度的下一棒,會出現什麼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日期:2023-06-24
2024總統選戰開打,台灣民意基金會週二(6/20)公布最新民調,關於2024總統選民的投票傾向,民調顯示,約3成7支持賴清德,2成9支持柯文哲,2成支持侯友宜。另外在感情溫度調查面向,賴清德、柯文哲分別高居冠亞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以52.35排行第3,侯友宜以48.78墊底。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侯友宜獲提名後的表現不如支持者預期, 再加上新北幼兒餵藥案的一記重擊,導致人氣與支持度空前重挫,如何收拾殘局是當務之急。
日期:2023-06-20
「台南囝仔」輝達(NVIDA)執行長黃仁勳即將赴台大畢業典禮致詞,而台大政治系畢業的《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康文炳,周四(5/25)以詼諧的筆法,在臉書貼文中,以化名「Nivida 黃」畢業典禮「致詞」,為台大學子們勉勵。
日期:2023-05-25
俄烏戰爭及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關注焦點,不過學者王宏仁觀察到這次G7峰會也有為了繼續與中國交往而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作法,包括將原本與中國「硬脫鉤」改以新詞彙「去風險」化取代,但仍堅定不希望中國有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的舉動。學者尹麗喬則認為,儘管G7峰會許多文件都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並非追求脫鉤而是去風險化,但美中外交博弈仍是美國占上風,這包括美國操作的「討厭中國」輿論仍非常強,以及在中國在挖美國牆角之餘,美國其實仍持續在運作菲、韓深化對美關係,以及鼓勵韓日外交破冰。學者馬振坤則示警,儘管中共不斷加速建設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所需的能力,但因共軍機艦擾台太頻繁,讓台灣民眾逐漸失去警覺性,如此「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已現,這是當前對台灣最危險的事。
日期:2023-05-22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5-18
南韓終於選邊站,台灣要留神!這個禮拜全球的焦點都在南韓總統尹錫悅身上!這次他到訪美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規格接待。如果大家把這一年來東北亞情勢回顧一下,去年5月20日拜登到訪首爾,也到三星電子平澤廠參觀,拜登對南韓下足功夫,想要南韓選邊站,但是南韓態度模稜兩可,美國的東北亞陣營似乎少了南韓這個夥伴。
日期:2023-04-30
2024總統大選選戰開打,民進黨推出副總統賴清德參選,國民黨目前人選未定,除了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爭取代表參選之外,新北市長侯友宜究竟選不選,外界都在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結束長達21天的美國行,周五(4/28)返台宣布將領表登記總統初選、辦手續,預計5/20之前會有正式記者會,這也似乎宣告「郭柯配」、「藍白合」破局。對於柯文哲宣布參選總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應,國民黨尊重柯文哲的做法和民眾黨的黨內程序,「但團結目標絕不變,合作決心會堅持」。不過,4/28下午民眾黨澄清,柯文哲並非明天領表,他說的「明天就會處理」是指「明天將展開相關幕僚作業,作業完成後會再擇期領表登記」。
日期:2023-04-28
美國總統拜登、南韓總統尹錫悅昨(26)日在白宮宣布一項重要協議,稱為了嚇阻北韓侵略,美國將派遣核潛艦「訪問」南韓,這將是自1980年代初以來,美軍首次採取這項威懾措施。
日期:2023-04-27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21
中國近日動作頻頻,先是3天環台軍演、27分鐘禁航區以及施行對台貿易壁壘後,又突然宣布4/18黃海上午將進行「重大軍事活動」。眼看台海局勢升溫,不僅印尼4/17傳出研擬撤僑計畫,G7外長會議也針對台灣議題進行討論,而我國也不敢大意,綠島一早便進駐數艘登陸艇、軍卡,當地居民坦言第一次感受到緊張氣氛。而人正在訪美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認為,台灣「維持現狀」是不得已的選擇,中國不斷挑釁只會讓兩岸關係越來越差,「人心的距離是會變動的,中國要懂得這道理」。
日期: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