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訓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訓練共有6074項結果
政治社會

臺越第8次移民事務會議 持續交流合作

移民署於今(112)年11月21日舉辦第8次臺越移民事務會議,邀請越南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黎副局長鴻泰率團來臺參加會議,雙方就共同關心之議題交換意見,並決議持續加強雙方於打擊人口販運及防制偷渡等合作。

日期:2023-12-21

政治社會

司機斜槓升級照服員 用一台車養活家庭同時解決偏鄉移動困境 

偏鄉孩童、獨居老人這些處在台灣角落,最容易因距離而被忽略與犧牲的一群人,因為有了微光行動協會的服務,打破距離限制,串聯政府、不同於公益組織和企業社會資源,讓愛得以在偏鄉流動,成為一座助人助己的橋樑。從陪伴、傾聽運將需求到培力司機,微光開啟司機第二專長,可斜槓成為照服員、導遊,建構社區支持系統讓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用一台車養活偏鄉所需且開創更多可能性,包括偏鄉長照專車接送、協助獨居長者採買生活用品、居家照護服務等,讓邁向超高齡化的台灣,每一個大小需求都能不漏接。

日期:2023-12-20

生活消費

獨立製錶新浪潮

轉動指針,聽齒輪咬合,精彩工藝千變萬化,就為了能讓時間在精巧的機械腕錶內通過,瑞士的高級製錶賦予人無盡的驚奇,創造無數百年品牌。如今,這份賞玩機械錶的浪漫,隨著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選出過半的獨立製錶品牌、LVMH路易威登集團推出獨立製錶獎後,開始了有了轉變,將成為下一個階段高級腕錶顯學的「獨立製錶」,深藏的魅力究竟何在?

日期:2023-12-20

健康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

傳產

展逸搶攻中國線上業務 迎接台灣實體課復甦 拚三年虧轉盈 王建民經紀公司翻身實錄

今年四月甫登錄興櫃的展逸國際,翻轉疫情期間連三年虧損的低谷,今年累計營收破六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看從球場轉戰商場的張憲銘,如何打開體育新市場?

日期:2023-12-20

職場

球場去來

20幾歲時,我在籃球場上酣戰,接下來換一個球場,在名為好市多的賣場裡打拚;沒想到2023年,球場又找上了我,我看見這個可以為台灣籃球有所貢獻的機會……。

日期:2023-12-20

職場

言論自由與道德勇氣的界線

美國哈佛大學、賓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出席國會聽證會,被問如何處理校園反猶太主義;3位校長的回應卻引爭議,賓大校長因此辭職,哈佛董事會則從學術與言論自由立場,力挺校長。

日期:2023-12-20

退休

「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畢業62年的國小同學會...劉秀枝醫師:退休16年裡我學到的4件事

最近接連有2位同事屆齡退休,回想起我當年擔任科主任時,兩位都還是住院醫師,這才猛然警覺到自己已退休16年,剛好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年數。我不禁思索:在這漫長又覺得像轉眼而過的16年「社會大學」中,除了持續寫兩個專欄文章,希望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梁之外,75歲的我還學到了什麼?

日期:2023-12-20

健康

無需論資排輩,每一位感管同仁都是抗疫英雄

小兒科有很多感染性疾病,我在台大醫院受訓時就接觸到很多感染性疾病,算是最粗淺的啟蒙。當時觀念和技術都還很有限,我常開玩笑對學生說:等檢驗報告,還不如我憑經驗猜的更準。直到微生物專家楊定一來到馬偕醫院,打破了我的自信,他憑一人之力帶動了馬偕感染科的進步,雖然我們成了莫逆之交,但始終不知道他離開美國後為何選擇了馬偕醫院,可我至今還很感謝他的選擇。

日期:2023-12-19

健康

感染症,不曾消失的生命威脅

醫療進步加上集中式醫療,帶來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等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議題。1950年代美國發生金黃葡萄球菌院內感染全國性疫情,開始重視醫院的感染管制;1970年代全美研究證實院內感染監視及回饋可以有效改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台灣在前輩的呼籲及播種,歷經1984年某醫院發生新生兒沙門氏菌腸炎群聚感染事件,衛生署開始推行院內感染管制計劃,並培訓流行病學及傳染病防治人員。自此,在政府、學界與醫界合作,台灣的醫院感染管制迅速發展。

日期: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