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員工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健康檢查的價值就是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以國人癌症發生率最高的大腸癌,在尚無症狀時透過健檢發現疾病,可降低三五%死亡率,一旦出現嚴重腹瀉、血便時往往已是末期;以女性發生率最高為乳癌為例,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篩出早期癌症,可減少四一%的乳癌死亡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5月8日在《今周刊》主辦的「2024 ESG人才永續高峰會人資長論壇」上如此強調。
日期:2024-05-20
日月潭九蛙的故事去年七月遇到枯水期,日月潭九蛙全部浮出水面,甚至,潭底的老屋,土地公神像都跑出來,成為新聞焦點。這次台電貼心在參觀水力發電廠前,先讓我們坐船體驗上池的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日期:2024-05-16
光電滅農爭議,在台灣延燒十年,種田與種電的二分法,引爆搶地大戰。但實際上,「農電共生」的想像可以很多元。今年三月初,《今周刊》前進「太陽能大國」日本,探訪位於千葉的「KURKKU FIELDS」農場:他們主打有機循環農業,更藉光電自給自足,靠著永續理念,讓農電共榮,與在地共好。台灣能否借鏡,開創新的發展型態?停滯不前的農電政策,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日期:2024-05-15
由前立委陳椒華召集推動成立的監督施政聯盟,在5月初舉辦城《城市要變好 公民不可少》—溫哥華公民參與機制經驗分享,監督施政聯盟安排旅居溫哥華多年的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分享親身參與體驗溫哥華公民參與機制的經驗。除了帶領大家瞭解溫哥華政府用什麼方式推行公民參與、又是如何提升民眾參與意願,以及與台灣做法的差異性,激發大家對公民參與有更立體的想像與實踐,並共同探討如何在台灣推動更多元的公民參與機制,讓自己的城市更進步更美好。
日期:2024-05-14
英國國家藝廊堪稱西洋美術愛好者的殿堂,在成立兩百年之際首度來台展覽,與奇美博物館合作,推出為期約四個月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以五十位大師、共五十二件真跡作品為主打作,看展前,跟著藝術史學者、策展團隊的眼光,挖掘畫作中隱藏的故事與祕密,踏上穿越時空的名畫之旅。
日期:2024-05-08
上個月的死刑違憲言詞辯論中,犯罪被害人保護議題備受關注,「修復式司法」也成為大法官的答詢焦點。修復式司法是什麼?台灣目前做得如何?又面臨哪些挑戰?
日期:2024-05-08
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會,熱鬧登場,《今周刊》特約記者親赴現場直擊。針對AI、減碼蘋果、接班人等外界矚目議題,巴菲特的最新看法與發言一次看。
日期:2024-05-08
擺脫中獎邊緣人的機會就看今年!財政部賦稅署公告,今年3-12月各期統一發票除了特別獎1組、特獎1組,頭獎至六獎各3組之外,雲端發票專屬獎100萬元獎30組、2,000元獎1萬6,000組、800元獎10萬組,原先500元獎項將從165萬組增至195萬組。過去民眾曾抱怨雲端發票專屬獎似乎越來越難中,讓財政部也親自說明「雲端發票中獎率變低」的原因;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何中了雲端發票,獎金卻沒有自動匯入帳戶?
日期:2024-04-30
病從口入!食物未妥善保存、用餐前沒洗手⋯⋯都會造成食物中毒的危機。關於「食物中毒」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樣的情況才須趕緊就醫?
日期: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