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生到工商,生活無處不需能源,從今年三月行政院頒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中可以看出未來三十年台灣能源發展的重要規劃:能源、產業、社會、生活四大轉型,將是跨越時代與國界的巨型工程。臺灣以中小企業立國,城市、企業、人民之間互依互存,能源轉型將如何改變這座海島?鳥瞰各大城市的綠能產業如何帶動城市競爭力,便能一探究竟。
日期:2022-05-11
當染疫人數從一天破1萬,2萬、3萬、4萬、5萬,然後破10萬,甚至更高來到20、30萬時,確診數的多寡不再是重點,而是要關注中重症比例。目前台灣中重症還未突破1%,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比例一定會再往上升,就會牽動死亡人數的高低,所以指揮中心已再度上修輕重症分流收治的年齡到80歲以上,意謂著一場搶救醫療量能大作戰正要展開。
日期:2022-05-06
「二○三○年電動車占比達到三成,二○四○年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在國發會於今年三月底公布的台灣淨零碳排路徑方案中,有著這樣的規畫。確實,在追求淨零的目標底下,電動車是個重要解方之一;但你可能沒想過,這個重要解方,卻可能是「電網的大麻煩」。
日期:2022-05-04
2022年有兩個泡沫爆掉值得我們關注。一個是高科技股泡沫,這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另一個則是債市泡沫,大家比較陌生。存股助理電子報成立一年多以來,一直對這兩項投資標的戒慎恐懼,儘管這兩個泡沫與我們無關,卻是一堂值得好好記取教訓的教材。
日期:2022-05-04
拿著白板筆,大剌剌寫下「此有生彼有,此無生彼無」,台灣第二大面板廠、群創總經理楊柱祥,用這十個字向我們點出,綠電,正在跟一家企業的競爭力畫上等號,「有綠電、有訂單,沒綠電、什麼都沒有!」他說。
日期:2022-05-04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周刊》去年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舉辦5場淨灘、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變身2440雙藍白拖,今年計畫邁向第2年,不僅公布過去1年行動成果,更呼籲縣市政府如能與民間合作,才能共創美好未來。
日期:2022-04-22
2014年,從零知名度開始,基隆市長林右昌競選第三次時,以「我愛基隆」為核心理念,號召選民以選票做出改變、成功上任。但上任後的林右昌,首先要面對的卻是全台灣最高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的「三高」城市,同時負債金額高達124億元、負債比為47.26%。沒錢、沒人、經常多雨又灰濛濛的港口市鎮,林右昌如何集結眾人之力,找回港口市鎮曾經的輝煌,一步步翻轉為充滿色彩的城市?
日期:2022-04-22
當全球掀起淨零碳排浪潮,綠色供應鏈蔚為趨勢,身為國際供應鏈一分子的台灣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尤其台灣製造業占國內GDP比重超過三成,透過智慧機械來實現智慧製造的工業4.0藍圖,是面對碳中和的最佳解方;只是,在智慧轉型的過程中又面臨資安挑戰,令台灣製造業不知該何去何從?
日期:2022-04-21
「海廢」問題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人類經年累月製造的廢棄物、一次性塑膠用品不斷入海,隨洋流在世界海域裡漂泊,美國喬治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揭露公布,每年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中。去年《今周刊》踏查全台,嘗試揭露海廢「台灣版」的來源,今年再度踏上舊地,看看除了「清理」外,我們還有什麼解決之道?
日期: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