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家與政策制定者深知台灣內部對中國意見的分歧,削弱了其與北京打交道的能力,數十年來對中國的態度分歧以分裂了台灣政治,但台灣內部分歧已縮小,其對中國的態度是否正在接近?
日期:2020-11-24
除了膚色和腔調,姓名也會被歧視?美國黑人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可是因為膚色和髮質,走到哪裡還是很突出,怎樣都會受到跟白人不一樣的對待,教育程度、工作地位再高,也還是這樣。透過最近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存在已久的差別待遇大家終於能看得一清二楚。
日期:2020-11-20
11月中,中印軍事衝突傳出和解談判;同時間,印度海、空軍新添的重大武器陸續上場,加上美日印澳海軍聯合軍演……,中印的軍事角力,成為牽制美中台關係的重大變數。
日期:2020-11-18
我們試著同時做兩件看似不連貫、實際上卻完全一致,且某些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事。一方面,我們期待深化並拓寬與中國的合作領域⋯⋯,但與此同時,直接處理彼此間的差異,也非常重要。」二○一六年三月,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布林肯(Tony Blinken),這麼說明美中關係的發展前景。
日期:2020-11-11
拜登從美國總統大選中出線,若無意外可望在明年1月20日就任下屆美國總統,但有國內研究中共解放軍動態的專家認為,未來這兩個月川普政府進入看守政權的空窗期,中共對台灣持續軍事壓迫、甚至升級的可能性,在這段時間依然存在,「球在中共手上」。但也有研究美中台關係的政治學者認為,台灣不需要這麼悲觀,因為習近平主導下的中國對台政策,有時互相矛盾,這也是目前中國對外關係的一大問題。
日期:2020-11-09
公司裡的一位結了婚的男同事,人到中年很有幾分中年男人的魅力,主管職的他十分有工作能力,公司配有專車,自然年薪也是不低,就像所有故事一樣,這樣的男人,很受年輕女孩歡迎,他也經不起誘惑,他,外遇了。
日期:2020-11-04
鑑於近期國際情勢的重大發展,蔡英文總統今上午在總統府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轉述總統在五面向做出裁示,對於近期以來共軍在區域間的軍事作為,國防部、國安會應妥為掌握,並針對各種可能的威脅風險縝密評估,務必有萬全準備。
日期:2020-10-31
美國與中國角力在下周美國大選前,似乎沒有停止跡象,且北京為了反制美國持續升高對台灣的支持,過去半年來對台灣的武力威嚇有增無減,令外界擔憂美中兩國可能為了台灣而擦槍走火,從冷戰變成熱戰。長期研究美中關係的知名美國華裔政治學家、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府學教授裴敏欣認為,若拜登(Joe Biden)在大選中勝出,美中兩國出現武力衝突的機會可能降低,只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需要把握這個機會,不僅向美方表達無意攻擊台灣,也要向蔡英文遞出橄欖枝,並提出不同於當前一國兩制的全新兩岸政治架構。但也有美方政治圈人士警告,北京高層似乎認為,西方國家的經濟受到武漢肺炎(COVID-19)打擊、防疫成效不佳而自顧不暇,讓中國看到大好機會,這可能使北京過度自信,因而在台海情勢上冒進,出現大家不希望看到的演變。
日期:2020-10-30
過去的婚姻無疑首先是為了利益,甚至只是為了生存所需的利益,一是為了「養兒防老」,一是為了保證兩人及兩家將來「有福共用、有難共擔」,以致多數社會的經典婚詞讀起來都像金融契約。那麼,今日又有何不同?又有哪些變化呢?
日期:2020-10-27
隨著美中兩國對抗局面逐漸升高,川普政府友台愈來愈明顯,而北京近期在台灣海峽周邊的軍事動態及演習也愈趨頻繁。這個變化在美國政治圈引發不少討論,認為1979年台美斷交、美中建交以來,美國政府對於兩岸情勢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策略,如今應該徹底檢討。有一派人士認為美國應改弦易策,在戰略上明確支持台灣,才能遏止中國以武力為後盾的強權崛起。最新提出這種想法的,就是兩度擔任美國國防部高官的共和黨鷹派人物、現年76歲的伍佛維茲(Paul Wolfowitz),他認為要避免中國冒進、台海出現戰火,最佳選項就是美國表明不惜動武、「以戰止戰」,而這種武力嚇阻策略的絕佳歷史教訓,就是72年前的柏林危機,以及70年前爆發的韓戰。
日期: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