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世了,在法律上就不能用他的名字做事情,如果用他的名字簽約或蓋印章取款,不管用印的人是「感情上」最親的太太、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哥哥、姐姐…等,雖然在「心理」相信這是最方便最好的處理,為什麼不行呢?因為法律的規定就是如此,人的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人過世後,就算最親的人,也不能代表過世的人做任何行為,如果有簽他的名字或蓋印,這樣就是偽造文書,因此取得款項也可能構成詐欺罪。
日期:2025-03-27
今周刊編按:陸配劉女在以「亞亞在台灣」為名稱,於Youtube、TikTok等社群平台經營頻道,她在影片提及「中國武力統一台灣,已經不需要其它理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們都是中國人」等語,日前遭檢舉,移民署獲報後展開調查,將依規定廢止劉女在台依親居留許可。對此,內政部長劉世芳周三(3/12)表示,言論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對於涉及統戰或威脅台灣安全的言論,「只要觸犯法律底線,就依法嚴格處理」
日期:2025-03-12
編按:龍應台2021年移居台東,開啟她在都蘭山中、太平洋畔的生活。離開城市,到沒有房子、沒有車聲、甚至沒有人的語言的地方,想讓腳板踩在柔軟濕潤、土味瀰漫的爛泥巴上,想讓耳朵聽見夜鳥的呼叫,想讓眼睛注視一片葉子、葉片上的梗、梗上的一隻螳螂、螳螂腿上一根一根的刺。想知道,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樣?從龍應台的山林野居,透過「注視」,將自然與人緊密聯繫,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思考,從生命的脆弱到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神奇,無不揭示對生活以及存在的深刻扣問。
日期:2025-03-04
知名偶像劇《流星花園》、《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勳,與妻子于小惠,傳出已在2020年結束20年婚姻,兩人是演藝圈銀色夫妻檔,近年婚變傳聞不斷,56歲的蔡岳勳,2023年曾被爆和26歲中國女星尚娜出雙入對。于小惠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自己這輩子都在家為他、為這間公司工作,下半生想自由一點,想過我的日子」。
日期:2025-02-13
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子公司PSA航空(PSA Airlines)5342航班與美國陸軍UH-60黑鷹直升機,在美東時間周三(1/29)晚間對撞,造成客機64人與直升機3人罹難。美國總統川普在記者會表示目前尚未確定相撞原因,但將矛頭指向前任喬・拜登(Joe Biden)的「多元、公平及包容」(DEI)多元化政策,控其降低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聘僱標準,質疑多元化政策影響FAA專業能力。此言論隨即遭到民主黨與多個人權團體反批。此外,在這架失事的客機上,被證實載有甫結束花式滑冰訓練營的選手、教練、家屬共約20人,包括1994年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冠軍希什科娃(Evgenia Shishkova)、諾莫夫(Vadim Naumov),還有滑冰界亮眼新星、年僅13歲的韓金娜(Jinna Han)與史賓塞(Spencer Lane)及兩人的母親。
日期:2025-01-31
臺灣將於2025年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活得久」本應是值得雀躍的事,但要能同時「活得好」,就成為跨領域專業者的挑戰與共業。各種實證數據顯示,社會參與及社會支持對個人健康生活之影響多面且深遠,包括衰弱症、憂鬱症、失智症等等。因此,「社會融入」就成為超高齡社會對抗孤獨老、老老照顧等問題的的工作目標。21世紀以來,在後現代個人主義及科技資訊社會的交互影響下,「宅」成為年輕世代的流行語及生活模式。然而,歲月累積的社交孤立,讓長者缺乏人際接觸、家庭溫情或社區支持,儼然成為隱藏版的健康殺手。COVID-19疫情更加劇了長者「與世隔絕」的問題。傳統醫療通常以治療個人疾病為目標,超高齡社會的健康照護應更關注支持體系和健康促進。為此,醫療系統應以跨領域全人照護的社區共生為政策核心。近年來,英國「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ption)」促使「社區共生」的理念,逐漸散播到全球各地,並依其落實的在地條件與社會人文結構,而發展各種全球在地化模型,關注身、心、福祉、環境的交互關注與資源整合。本文介紹英國制度原型,並分享臺灣在地發展「社會處方」的成功模式。
日期:2025-01-27
年節圍爐,滿漢全席的餐桌上除了佳餚,還得有好酒來助興!無論是走春拜年想挑酒當伴手禮,或是在家吃年夜飯要選酒搭餐、自製調酒與親友同歡,跟著專家學技巧,無負擔小酌不踩雷。
日期:2025-01-23
人生跟數學一樣,有公式就好解題,這是梁順子奶奶關於幸福、愛與婚姻的解答。
日期:2025-01-14
20250212編按:女星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身邊親友備受衝擊,尤其是最親密的S媽、小S與丈夫具俊曄,陸續在社群平台抒發心聲,字裡行間都能感受他們撕心裂肺的痛苦。具俊曄6日在IG發文談到訣別愛妻「我在經歷無法語言形容的悲傷和痛苦,這是超越所想像中的斷腸似的時間來比喻」,小S更是在姊姊宣告不治後哭到幾近癱軟。而面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傷,S媽沉默9天後首度在自己的社群發文,分享歌手陳昇的歌曲《把悲傷留給自己》,並透露「無故的愛上這首歌、早就為我寫好的!」週三(2/12)凌晨2時許她再度發聲,留下11字「心破了一個洞要如何補上?」令人心碎不捨。摯愛離世,任誰都難以輕易走出來,有醫師便提及留下來的家人,可能因巨大深沉的哀傷而發生「心碎症候群」,導致胸悶、胸痛,甚至休克、心臟驟停等類似「心肌梗塞」的症狀。醫師提醒,當生活面臨重大事件,感覺憂鬱、難過,除了自我調適排解壓力,也可以尋求專業的醫療輔助,千萬別輕忽相關症狀,「心碎也會致命」。
日期:2025-01-08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