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要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要走共有1658項結果
科技

他第一名錄取榮總,考內科醫師更是全國榜首,為何放棄陽明副教授下海創業?故事要從2008年說起

2022年,博晟生醫進入成長加速的階段,全年營收出現年增逾200%的爆發力;選擇創新醫材為創業題目,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如何在生技領域,力拚10年內成功獲利?

日期:2023-03-08

政治社會

病人難受到自行掙扎「拔管」又被插回...《病主法》施行4年全國預立率僅千分之2,問題出在哪?

《病主法》施行滿4年,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人數卻成長緩慢,問題可能卡在三道門檻,政府須協助醫院端和民眾端逐一破除。

日期:2023-03-08

職場

花4年力推動物福利、催生家樂福「透明吐司」!蘇小真:我要走出去,把更多認同價值的人帶進來

一名顧客拿出手機掃描「透明吐司」包裝上的QR code,螢幕上出現的影片,是這條吐司的原料來源之一、乳牛們的日常生活。透過影片可看出,牛刷抓背、柔軟牛床,以及良好的散熱降溫設施,都有助滿足牛的需求、安撫其情緒。消費者在購買吐司的同時,也能了解,作為原料供應者的乳牛,是如何被友善對待,讓隱含在食物背後的動物福利理念,獲得彰顯。

日期:2023-03-07

科技

「我28歲許願做一家10億的公司!」 34年後她做到800億 徐秀蘭怎辦到的?給高中生一席話透露端倪

「前幾天我翻到我28歲寫(給自己的小卡片),說要成為一個10億的公司,能夠成就一個10億的公司!」34年後的今天,在有「晶圓女王」外號的徐秀蘭主掌下,全球第三大、台灣最大矽晶圓生產商環球晶圓(6488),2022年交出了營收突破700億台幣的成績單,再創歷史新高。若與母公司中美矽晶(5483)合計,主攻太陽能的中美晶與矽晶圓的環球晶,2022年總共締造800多億元營收。身兼中美晶與環球晶董事長暨執行長的徐秀蘭,如何在男性為主的科技業打出一片天,甚至成為800億規模大企業的掌門人?故事可能要從她的國中時代說起。

日期:2023-03-07

國際總經

李維拉經典賽天價開球》「捕魚男孩」曾盤算被淹死或讓鯊魚吃掉…一場意外讓他成「傳奇42號」

2023年棒球經典賽(WBC)火熱開打,A組預賽選定3月8日至3月12日在台中市洲際棒球場舉辦。A組除了中華隊外,另外還有荷蘭、古巴、義大利、巴拿馬等勁敵,中華隊取晉級八強,需在預賽戰績取得前2名。除了緊張賽事之外,A組賽事還有一大亮點,那就是賽事承辦單位悍創運動行銷砸30萬美元(約1千萬新台幣)在3月8日請到MLB傳奇球星紐約洋基守護神李維拉(Mariano Rivera)為賽事開球,消息一出,棒球迷都嗨了!也許你會問李維拉是誰?為何會引起台灣棒球界話題?其實李維拉生涯都效力紐約洋基,更是王建民登板大聯盟的戰友,對於曾經的隊友來台開球,王建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李維拉是巴拿馬籍,「他應該也是為了他的國家而來。」也許你還不認識他,這次讓今周刊帶大家一起認識這名生涯例行賽652次、季後賽42次救援成功,被稱作「大聯盟最強終結者」,同時也是大聯盟史上最後一個穿42號球衣的球員。

日期:2023-03-06

政治社會

《智審法》大變革!號稱能力保「護國群山」安穩發展,修法究竟改了什麼?

立法院今年1月12日三讀修正通過《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下稱智審法),是該法實施14多年來,變革幅度最大一次。這個號稱能力保「護國群山」安穩發展的修法,究竟改了什麼?又能帶來何種效益?

日期:2023-03-02

職場

28歲期許自己做到10億,現在拚到800億!晶圓女王徐秀蘭:若你可以跑馬拉松,就要用那標準權衡自己

「我常常會寫小卡片,寫給自己,哪一年、幾月、幾日,我要告訴自己的話。」或許因為台下聽眾都是青春正盛的女學生,去年,在北部某女子中學的演講中,被稱為「晶圓女王」的中美矽晶製品、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難得吐露一段乍聽頗為浪漫的個人小習慣。

日期:2023-03-01

國際總經

Fed Pivot的預期變了

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對抑制通膨下降的效果不如預期;本輪通膨的源頭呈現多點爆發,所採取治理方式均不同,市場也被迫重新評估利率路徑。

日期:2023-03-01

國際總經

拜登死命摁住通膨,為何物價還是壓不下來?陶冬:這是一次非典型經濟下行週期

過熱、過熱、過熱!美國近來公佈的每一個經濟數據都在發出同樣的嘶叫,最新的PCE通膨更是大幅高過預期,反映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對抑制需求效果不大,就業市場依然過熱,通膨回落緩慢。市場失去了與聯準會對著幹的信心,迅速調整了對何時停止升息和何時開始降息的預期。

日期:2023-02-26

退休

20年後退休,除了勞保年金,退休金還要2千萬可能才夠!給40歲提醒:中年退休準備最怕你少算4事

前幾天在今周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簡單擷取如下:一位朋友在56歲時決定離開已經工作了20幾年的公司,提早退休,當時她準備了大約總值將近2千萬元的現金+黃金+股票部位,租屋在台北市區,每月房租+水電費大約是33,000元,還有高齡80幾歲的母親要奉養。她原本認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應該足夠,但隨著退休後沒有其他收入入帳,完全只能靠股票收益,偏偏今年股票又逢空頭年,加上通膨高漲,物價飆,母親的奉養費+一位外籍看護的費用,讓她覺得應該要開始縮衣節食,否則現金很快會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大部分。我這位朋友,尚有一位高齡母親需要照顧,因為沒有住在一起,所以必須再多聘請一位外籍看護日日照護母親,加上自己是租屋在外,台北市中心的小套房一個月房租就要3萬元,加上水電等費用,起碼每月也要33,000元,這兩筆費用我估計差不多就要將近10萬元,所以不包含自己的生活費用,單是這兩筆一年就要花掉120萬元,就算準備2千萬元,差不多16年也花光了。難怪朋友現在會開始擔心手上的資金可能不夠使用。

日期: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