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的事蹟廣為人知,特別是她2014年臨危受命,接掌當時搖搖欲墜的超微,打造成現在年營收227億美元(逾7300億台幣)、毛利率直逼50%,市值逾2700億美元(約8.7兆台幣)的科技巨擘。蘇姿丰身為台南女兒,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後,一直在美國科技業發展,年薪甚至一度高達17億台幣,超越許多美國前500大企業的男性執行長。這不免令人好奇,蘇姿丰的家庭教育,如何把她打造為當今全球的重要科技業大人物?或許她父親蘇春槐最適合告訴大家。
日期:2024-10-14
今周刊編按:69歲政論名嘴張友驊10/3晚間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巷弄內散步失足倒地,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在昏迷8天於周五(10/11)傳出離世的消息,北醫附醫稍早也證實此事。媒體人陳琴富晚間並發合照寫下:送友驊,兄弟走好,證實好友張友驊不治的消息。張友驊近日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滑倒,頭部重創,消防人員獲報趕抵,檢查已無呼吸心跳,實施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現場恢復生命跡象,但仍無意識送醫急救。他入住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搶救,經過8天仍沒醒來,今傳出院方進行檢查時,發現張友驊「腦部有病變」,太太忍痛決定移掉維生器,安詳送走摯愛的老公,預計10/30舉辦告別式。
日期:2024-10-11
今年也進入最後一季了,不知線上的朋友們,是否有認真去計算本年度的股票經營績效?以今年來說,若投資策略沒太大問題的朋友,應該是正績效的居多吧?
日期:2024-10-11
今年第18號颱風「山陀兒」已增強為強烈颱風,,中央氣象署今(1)日稍早發布海上陸上警報,據08:30觀測數據,山陀兒強度再度略為增強且近似滯留,中心目前在高雄南南西方海面,向北轉北北東緩慢移動,其暴風圈已接觸恆春半島、屏東、臺東及高雄陸地,對雲林以南、花蓮、臺東地區及澎湖構成威脅。
日期:2024-10-01
9月26日晚間,佳士得香港於The Henderson亞太區新總部20及21世紀系列,3場拍賣成交總額為12億5620萬3200港幣(約51億台幣),成交比率高達92%。佳士得推出來自東西方藍籌藝術家的精彩傑作,系列拍賣領銜拍品為梵谷的鉅作《停泊的船隻》,成交價高達2億5062萬5000港元(逾10億台幣),創下梵谷在亞洲的拍賣紀錄。莫內的《睡蓮》以2億3300萬港幣成交(約9.55億台幣);趙無極《05.06.80 三聯作》以9537萬5000港幣成交(約3.9億台幣)高價成交。拍賣預展吸引12,840位訪客蒞臨欣賞,更有620萬人次登入網絡平台觀看拍賣現場直播。
日期:2024-09-30
常玉的裸女,再度現身拍場!為慶祝香港地標The Henderson舉辦的佳士得亞太區新總部開幕拍賣,佳士得香港推出常玉1930年珍罕畫作《曲膝白色裸女》。常玉自1929年起創作裸女主題油畫作品,根據最新《常玉:生平與油畫全集》(第二冊),常玉畢生創作有記載的321幅作品當中,只有12幅油畫在1930年代及以前,以躺臥裸女為題材中只有2幅以極簡的黑白雙色構圖,而且完全以雕刻式的線條勾勒裸女形象。《曲膝白色裸女》於1930年創作至今近一個世紀後首次現身拍場,估價3500萬(約1.4億台幣)至5500萬(2.25億台幣)港幣,再度驗證常玉的裸女一尊值1億。在9月26日晚間舉行夜拍中,《曲膝白色裸女》以4151萬5000港幣(約1.7億台幣)成交。
日期:2024-09-30
編案: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博覽群書,不時剖析世界大勢,近日由印刻文學為其出版的新書「千卷耕讀一卷評」,展現其廣博而深入的閱讀力與思辨力,透過一篇篇深刻的讀後評論,帶領讀者橫跨科技、經濟、歷史、兩岸、文學與文化等諸多面向,思索、辨認當前看似當道的趨勢和潮流之中,真正關鍵的價值與問題所在。朱敬一在書序「膝蓋幫助閱讀,閱讀訓練膝蓋」一文表示,他在擔任台灣駐WTO大使3年期間,閒暇時只能瘋狂讀書,還將自購的書約百餘冊彙集捐出,供同仁免費借閱。每本書還附上一頁簡短提點,有點像是書評,「提點慣了,寫下書的評論也就漸成習慣了」。「要寫100本書評背後必然有10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否則內容必然乾澀」朱敬一強調他所寫的書評 ,經常有超越書本範圍的拓展延伸、另類思考、反例析辯、旁涉其他,書名取作「千卷耕讀一卷評」就是刻劃這背後的準備功夫。我們特別精選其中「《中國的執念》從外媒記者的角度,了解兩岸三地」一文分享給大家閱讀。
日期:2024-09-30
「國家」與「公司」有何不同?一般而言,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盡可能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達成目標;民主國家則以維護人權和守護法治為基本要求,謀求經濟、環境、文化等各方面最大福祉。然而,當一個國家把自己作為公司經營,會發生什麼事?
日期:2024-09-27
接受國家補貼扶植的中國車企,在新車開發、電池、軟體研發上,取得後發先至的優勢;而原先在中國享有巨額獲利的德國、美國、日本大車廠,面對中國車企殺價競爭,結束了黃金時刻。
日期: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