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於 2 月 18 日向國會提出總額 1,238 億新幣的 2025 年度預算案,相較於 2019 年(疫情前)增長 78%,較去年增長 9.7%。其中,經濟發展相關預算(涵蓋交通、貿易、產業、人力與數位發展)達 245 億新幣,較 2019 年增長 70%,較去年增長 6.5%,占總預算的 19.8%(2019 年為 19.1%),相當於 GDP 的 3.2%(2019 年為 2.8%)。
日期:2025-02-23
隨著DeepSeek異軍突起,AI產業正從無上限的硬體競爭轉向效率優化與商業化落地;儘管關稅可能引發通膨憂慮,但在利率維持不變下,生技產業有望憑藉資金外溢效應逆勢而起。
日期:2025-02-12
台灣最具權威的併購獎項「台灣併購金鑫獎」於今(11日)晚間盛大登場!今年邁入第14屆的台灣併購金鑫獎,共計吸引149件併購案例競逐七類獎項,最終由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獲頒「卓越成就獎」,保瑞藥業、台灣大哥大則勇奪雙獎。
日期:2024-12-11
2025年即將來臨,也是投資人應該好好檢視自己手中投資部位,思考未來佈局的好時機。展望2025年投資市場,財經專家朱岳中在《富足今周起》的節目中分享,除了「強到沒對手」的輝達股票可以續買、續抱,還有多檔投資人尚未留意到的遺珠可關注。
日期:2024-12-03
美國新創公司Atinary透過結合AI自駕實驗室技術,助日本武田製藥大幅提升實驗有效性;隨著研發加速,每縮短的一分鐘都代表著更多病患有機會被治癒。
日期:2024-10-23
今年唐獎生技醫藥獎項,由三位國際學者共同獲獎,他們的貢獻都是GLP-1的研究。其中,來自丹麥的他,是諾和諾德等藥廠投入GLP-1藥物開發、驅動瘦瘦針大行其道的推手。
日期:2024-10-02
一個國家是不是有一家超級競爭力的企業,大大影響了股市市值排行;因為有台積電,台股資本市值來到2.448兆美元,險勝德國的2.439兆美元,讓台股市值躋身世界前十大。
日期:2024-09-04
「如何提升買賣時機的精確度?」、「如何破解「騙線」,避免發生或擴大損失?」相信這兩點,是所有對技術分析懷抱興趣的投資者們共通的課題。 技術指標各有其優點與缺點。例如:以均線為代表的趨勢型指標,雖然具備了指示股價方向的優點,卻也有著延遲買賣判斷訊號的缺點;而 RSI 等擺盪型指標則是擁有精確顯示買賣訊號的優點,卻會在上漲、下跌局面長期拉鋸的情形下,頻繁出現買賣訊號。進行技術分析時,若僅用一種指標來做買賣判斷的話,必定有其局限。
日期:2024-08-28
2024年上半年,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左右,僅達500億美元,全球IPO活動並未恢復或反轉。主要原因在於,因為新股上市後表現未明,投資機構持續觀望,投資新股縮手。
日期:2024-08-26
美國降息機率愈來愈高,一般認為,降息有利於生技醫療產業重拾動能。若有意趁勢布局,不妨也把話題火熱的「瘦瘦針概念」納入考量。
日期: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