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雅加達幾天,對於這個曾經由荷蘭人統治三百多年的國家,初步有一些印象!我試著去找台灣和印尼的共同點,其中之一就是台灣和印尼都曾經由荷蘭人統治過,台灣的荷蘭人在1624年,印尼的荷蘭政府則持續到二戰之前。昨晚在餐廳吃飯,看到一個乾隆六年的匾額,我仔細看了很久。
日期:2025-04-18
色彩擁有能量,不僅能改變空間氛圍,也能調適一個人的情緒。跟著設計師、藝術家觀察生活裡的五顏六色,在居家、城市、藝術等不同領域中,進行視覺的探索小旅行,藉由配色提升空間美學,探索寶島特有的在地色彩。
日期:2025-04-16
(今周刊1476)1970年的世博,為大阪帶來超過6000萬人潮,以及對未來社會的樂觀希望,2025年夜晚的夢洲閃爍著耀眼光芒,時隔55年,大阪在人工荒島上打造新的世博會,以「閃耀的生命」主題,展示未來生活的各種樣貌,能否再次受到舉世矚目,重現70年代榮光?
日期:2025-04-01
近年來,台灣老街紛紛吹起「新生」風潮,不同的在地團體依照地方各自特色,設計迎合當地卻融入新創的改造計畫,不僅期待與地方共好,更舉辦活動,邀請外來客入鄉作客,一起感受獨特的地方風情。由台灣好基金會發起的「2025春潮集」,於3/29、3/30舉行,以屏東潮州百年老街建基路為起點,邀請藝術家林舜龍、鞍掛純一,以及600位潮州學子鄉親,以「春神來了!百花開」為題,為老街帶入春天的氣息。
日期:2025-03-30
編按:許毓仁日前參加由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的牛津辯論會(Oxford Union Debate),辯論主題是:「本院相信台灣的未來在於與中國統一」(This House Believes Taiwan’s Future Lies in Unifcation with China)。許毓仁代表反方,他採取反證法的策略,引述歷史事實,指出台灣從未被指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強調,台灣未來應由2300萬人民決定,而非掌握在任何一個政府。 辯論過程中你來我往,充滿英式幽默嘲諷,酸言酸語更是常態。辯論結束後,結果反方以265:152,獲得勝利。許毓仁表示,會後有很多牛津學生、校友跑來,感謝他為台灣發聲,許毓仁則說:「我只是說我深信的事。」最後,許毓仁感性在臉書寫下:「我內心很激動,心想一個從高雄夜市長大的小孩,何德何能能在牛津辯論會上發表演講,時已過午夜,牛津的街道上依舊熱鬧喧囂,大圓的月亮高高掛著,我的身影映照在牛津的街道,對於未來的路更加確定。」
日期:2025-03-28
本土天團玖壹壹,去年在中央公園舉辦「玖壹壹南北貳路音樂節2024」,於成軍15年之際,選擇在家鄉開唱,對從台中起家、茁壯的他們而言,意義非凡。這回玖壹壹接受《漾台中》專訪,暢聊成長的童年回憶與喜愛的在地店家,分享屬於他們的台中日常。
日期:2025-03-27
走進台灣不同城鎮的觀光商圈,來一場探索文化的旅行。看在地商家留存古味也不忘開發、創新,甚至趕上趨勢講究永續、推電子支付,商圈小旅行邀請遊客入門聽故事、湊熱鬧,更了解在地。
日期:2025-03-19
編按:每年媽祖進香活動,除了是台灣最重要的宗教活動,還被國外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農曆三月全臺瘋媽祖,已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盛事,每年吸引信徒、一般民眾、外國觀光客熱情參與。大甲媽祖和白沙屯媽祖,兩者進香行程哪裡不一樣?本書作者王惠光是執業35年的律師,參與進香活動長達十年,列出11點差異,在路線、神轎大小和出巡儀式都不同,參與者的體驗及感受也會不一樣,產生的樂趣也會大大不同。【2025年大甲媽祖遶境】大甲媽祖於4月4日星期五晚上10點45分從大甲鎮瀾宮起駕,沿途經過彰化、西螺、新港,4月8日星期二早上8點於新港奉天宮舉行祝壽典禮,並從西螺、北斗、清水北返,在4月13日星期日回駕大甲鎮瀾宮。信眾可自由參加大甲媽祖遶境,不用報名。同時,YouTube頻道「大甲鎮瀾宮」也將全程直播大甲媽祖遶境過程。【2025年白沙屯媽祖進香】白沙屯媽祖於5月1日星期四晚上11點25分登轎出發,預計5月3日星期六抵達北港,並於5月11日星期日下午3點45分返回拱天宮。進香路線並沒有固定,而是由「粉紅超跑」神轎決定前進方向,沿途路徑會經過苗栗、台中、彰化、雲林4個縣市。白沙屯拱天宮訂於3月27日到4月28日開放信眾報名,信眾也可以直接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差別在於報名者會拿到衣服、帽子和臂章。同時,在YouTube頻道「白沙屯媽祖網路電視台」將全程直播白沙屯媽祖進香過程。
日期:2025-03-07
新年的迎春之旅,從蘊藏美感的建築當起點,漫步這些對遊客敞開大門的公共空間,看生硬的展館如何變身為設計景點,近身感受獨具一格的五感美學,順遊周邊景區、品嘗美食,收拾輕行囊、帶著輕鬆的心情出發,走春接福,感受島內慢旅的魅力。
日期:2025-01-23
「有時投資,有時旅行。」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從台灣出發,走向世界各國,看見許多台商在各國的奮鬥熱情與拚勁,也看見了「制度決定人性」:共產制度底下的貧困與哀愁,也有純樸的良善與美麗。
日期: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