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中起,COVID-19本土個案每日以上千數字成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在政院報告時,以數學模式推估,月底有可能破萬例!在不拖垮有限的醫療量能下,最好的解方是落實輕症確診者的居家照護。
日期:2022-04-27
台灣本土疫情進展快速,確診者不斷增加,指揮中心預估4月底染疫人數會破萬,除原本居家隔離者外,也啟動輕症者「居家照護」政策;不過,近日卻衍伸出大樓管委會阻止外送員上樓,同時也沒有人幫忙送餐,導致居隔者無飯可吃的困境引起熱議。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當初相信各國政府說不需要買生活物資的人到最後怎麼下場可以看一下上海」,認為在疫情嚴峻下,還是要做一些準備不能坐以待斃。
日期:2022-04-22
台灣疫情不斷升溫,多數感染Omicron的人99%都是無症狀或輕症,因此目前國內防疫焦點著重在減少中重症個案、輕症採居家照護隔離措施,倘若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確診了,民眾對於自行快篩、隔離、自篩陽性時該如何處理,以下整理相關QA提供大家參考。
日期:2022-04-1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周五(4/8)公布新增384例本土確診及123例境外移入。面對狂燒的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居家照護原則,其中「同戶最多5人」但有3種人不適用,且民眾若是出現4徵兆,一定要快打119就醫或通報1922。不過日前一句「清零不可能,與病毒共存」掀起不小輿論,認為實聯制及量體溫是否該廢除?陳時中在記者會中,點名一款已有600多萬人下載的APP,認為「非常有希望」取代實聯制。
日期:2022-04-08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創新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今(7)日一共新增531例確診個案,其中本土個案占382例、境外移入圍149例。對於防疫方向,是否要與病毒共存?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清零是不可能,未來在形式上一步一步這樣走,必然會與病毒共存,就是要控制不要指數型成長,這樣壓力會太大。至於哪些確診族群適合在宅照顧?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其實已經有明確標準,適用族群符合3條件:年齡小於65歲、無症狀、有慢性病但不嚴重的,因為這些人中重症風險低,而且也都打過至少2劑疫苗。
日期:2022-04-07
睽違18年,新北市政府再度舉辦「全國運動會」,值此之際,新北市搖身成為數位娛樂化的科技城市,「競技運動」、「全民運動」、「運動科技」成為重要的鐵三角,而在「人才」、「商機」、「活動」交融下,譜出運動經濟四部曲,淬鍊出動能十足、活力四射的運動城市。
日期:2021-10-25
此波疫情已造成不少台灣人民死傷,其中不少案例是到院前死亡或在家猝死,專家研判,可能是腦部神經受到侵犯引起的「快樂缺氧」所導致。
日期:2021-06-16
近2周來,台灣每日確診新冠肺炎人數逐漸趨緩,死亡人數卻未等比例下降。專家建議,應增加採檢盡早找出患者,善用監控治療與血氧機降低醫護壓力,控制致死率。
日期:2021-06-16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5月11日至6月7日這段時間,共有296例死亡個案,其中有35例屬於到院前死亡,占比約11.8%,推斷和隱形缺氧(快樂缺氧)有關。針對此沉默的奪命殺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警告,如果出現4種症狀就得盡快就醫。
日期:2021-06-10
新冠疫情重創印度,確診人數累計逾千萬人,並已有超過33萬人死亡。而印度泰倫迦納邦(Telangana)一名婦人確診後,因媳婦和自己維持距離而感到不滿,竟刻意透過擁抱傳染病毒給對方,最終導致該媳婦也染疫,甚至被趕出家門。
日期: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