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藥問題當前,本可用來補上原廠藥缺口的台灣學名藥,卻難以發揮替代作用。為何學名藥不受民眾青睞?台灣製藥廠又面臨哪些不為人知的發展困境與挑戰?
日期:2023-04-06
今年初爆發的缺藥問題,至今仍未終結,近一個月內通報短缺的藥品再增上百種。未來如何「對症下藥」,增加國內藥品供應韌性,聽聽專家和學者怎麼說。
日期:2023-04-06
在各國逐漸解除新冠肺炎防疫限制後,專家、學者建議能將公費抗病毒藥物開放自費,給予民眾選擇權。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在申請藥證,申請完成後醫療院所將可自行採購使用,讓未達公費投藥標準,但自認有風險的民眾可採克流感的模式自費。專家、學者也建議能將高血壓、納入COVID-19的重症風險因子,也將肥胖的BMI標準下修至27,以及放寬列入60至64歲高齡者,以利及時投藥治療。莊人祥表示,會將這些建議帶回給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討論。
日期:2023-03-13
即使升息循環可望告終,但通膨迷霧未散、景氣動能疲弱成了相對隱憂;在市場不確定性猶存下,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醫療題材,表現優於科技股。
日期:2023-03-08
國內疫情再度升溫,再加上中國放棄清零,確診人數一下子炸開,不僅當地掀起了一波搶藥潮,連台灣也被捲入其中。由於搶藥潮燒進台灣,令民眾措手不及,台北市竟有一名藥師趁機哄抬價格,一盒普拿疼抬價到1500元,對此,不僅藥師公會喊要懲處,連北市衛生局也已介入調查。針對普拿疼頻遭掃貨,食藥署仍強調庫存仍足夠,建議零售價格皆無變動。
日期:2022-12-29
「蘇院長您錯了!不調健保費已經不是『利民』,而是傷害到重症病人的權益。這個議題,總統選舉前一定會發酵,執政黨一定會後悔今天這個錯誤的決策!」
日期:2022-12-16
過去三十年以來,全球各大藥廠的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成效有限,多以失敗收場;二○二二年底,日本、美國藥廠合作研發的「Lecanemab」,雖有副作用,在治療失智領域已是一大突破。
日期:2022-12-07
根據各主流媒體的最新統計,此次美國期中選舉在眾議院全部435席中,預料共和黨可能拿下比過半多一些的席次,但與選前民調預期的大獲全勝相去甚遠。參議院的廝殺更激烈與膠著,民主黨以46席緊追共和黨的48席,喬治亞州則因兩黨候選人的得票皆無法取得簡單多數,依法將在12月6日再一決勝負。簡言之,此次期中選舉並未如外界預期出現共和黨大贏的紅色浪潮,但應可掌控至少國會一個議院,美國出現「分裂政府」似已成定局,差別只是拜登政府的跛腳程度而已。因為在一個分裂的政府將很難採取有意義的步驟來改善經濟,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的報告就說,期中選舉後若出現政府分裂,兩黨很難採取一致行動來對抗通膨。
日期:2022-11-11
存股池追蹤個股(非金融股)中,除了崇友與遠東新外,均已公布八月營收。其中,惠光與生達表現最耀眼,崧騰不如預期情況最令我們意外。至於金融股中,元大金獲利有回溫跡象。
日期:2022-09-12
儘管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