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約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原本只希望他就官方立場,回應台灣農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說明政府因應對策。然而,實際訪談過程中,這位農業經濟學者不只為政策辯護,還出人意料地來了段「自我檢討」。「台灣的農業當然可以做得更好……,過去二十年,農委會的預算從四百多億元增加到一千三百億元,但農民的收入沒有相對應的成長,這代表政府投入的錢效率很低、政策也出了問題,我從來不會迴避,反而想把一切都攤開來講。」他說。其實早在入閣以前,陳吉仲就一直主張改正錯誤的農業補貼政策、減少農產品價格崩盤時的救急式收購。但身分轉換之後,他也不得不回應消費者與農民壓力,透過政策工具控制農產品價格,避免因「產銷失衡」引發的負面政治效應。就陳吉仲的觀點,短期穩定農產品價格確實有必要,但絕不會是長遠之計;救急的用意只是為了創造空間,讓政府得以投入農業長遠發展需要的硬體設施與市場通路。
日期:2019-03-27
上午八點半,陽光就曬得人後頸發燙,這是三月的北台灣,難得一見的晴朗天氣。八名身穿整齊藍色制服的「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機械工班成員,已經站在鄰近大漢溪的農地上檢查機具。他們要搶在隔日天氣轉壞之前,完成一系列種植、採收作業。
日期:2019-03-27
一顆鳳梨換不到一顆水餃、一箱高麗菜只值一個便當……,有關農產品產銷失衡、農民血本無歸的新聞,每年總是反覆上演。台灣的農業政策,也長期糾結在救價、收購、促銷的任務之中,漸漸迷失了長期發展方向。先拋開頭痛醫頭式的短線補貼思惟,才能讓農業成為另一個「賺得了錢」、「打得了國際賽」的產業。
日期:2019-03-27
3月下旬的雲林麥寮天候漸暖,意味著結球萵苣(美生菜)產季接近尾聲,以美生菜為主力、種植面積近四百公頃的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正加緊進行最後一波採收作業。
日期:2019-03-27
退休後要做什麼?林伯伯在還沒退休前,洋洋灑灑列了很多計畫,包括環台拜訪朋友、學太極拳、寫書法、輪流去三個兒子家住、與孫子玩⋯⋯但真的退休卻發現計畫沒有變化快,我還可做什麼?「日子比之前當兵數饅頭還不知要怎麼過⋯⋯」
日期:2019-03-26
「不可能把黏土捏成跟真的魚一樣吧,是怎麼變出來的?」邱紹松拿出一簍樹脂黏土做的虱目魚,鱗片晶亮滑透,其中兩尾還扭翹著,像剛撈上來的鮮貨,「我覺得自己像魔術師,無中生有,成就感很大。」一條五百公克的虱目魚,市價約一六○元,邱紹松一條比小拇指還小的黏土版,竟要價五○○元,櫥窗裡擺著一座魚攤,定價則是五萬元。
日期:2019-03-22
化學農藥濫用,已造成人類健康與自然環境莫大危害,窮盡20年心血研發「天然矽片」的林江珍,企圖用它打造一個「塵歸塵、土歸土」的無毒農業。
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