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2年的時間,病毒的腳步至今仍未停歇,台灣自然也無法倖免,台灣對抗疫情初期,採取的是「類清零」政策,時至今日,清零策略已無法奏效,傾向「與病毒共存」,讓大部分染疫民眾待在家進行居家隔離、照護。然而,這樣的方式也漸漸衍伸出許多「悲傷」情況,一名新北消防員便分享自己在疫情中所見的現象,其中,「孤獨死」最令他感傷。
日期:2022-05-24
隨著台灣、帛琉「旅遊泡泡」即將啟動,讓原本因疫情受阻的國際旅遊出現一絲曙光,台灣國旅下一步該怎麼走,才能留住台灣民眾的心?對此旅遊業者直指,「深度旅遊」、「生活」才是最大關鍵。
日期:2021-03-22
在自建家屋的風潮底下,一群極少數分子,摒棄了有效率的方式,用雙手取代大型機具,以自然材料取代鋼筋水泥,採取傳統技法,找回人類蓋家屋的天性。從備料、建造到完工,他們用雙手構築或捏塑,在耗時費工的勞作中,獲得思考與對待生命的機會。透過完成一棟手造自然屋,有人體悟佛法、有人實踐理想、有人療癒了生命……。那不是身體的工作,而是屬於心的工作,構築之際,也在修補著心,並逐一完成了自己的宇宙。
日期:2020-03-18
「建中、台大畢業並沒有讓我受到庇蔭,入行10年,我被fire 2次,廣告業只看作品,當你表現不好,高學歷反而被調侃,我曾有一段時間,不敢說出自己的來歷。慢慢覺得好像可以肯定自己,已是10年後。10年來,我把每次NG,當成讓自己更強大的機會。」
日期:2019-05-29
台東池上鄉,知名的米鄉,在都市人的想像中,一條吸引無數旅遊人潮、蜿蜒蔥綠的伯朗大道,就是池上稻香的浪漫象徵;然而,即使池上贏得好幾次的台灣冠軍米寶座,離鄉的人口卻還是連年增加,所有浪漫的故事,背後都有殘酷的真相。
日期:2018-04-26
池上因米富庶,八成鄉民種稻為生,更以米迎賓。靠著米,就足夠這居民五千的小鄉,穩當過好幾代,偏偏池上人吃飽了就想找事做,要透過藝術,讓腦袋和心靈,一起獲得滿足。
日期:2018-02-12
池上因米富庶,八成鄉民種稻為生,更以米迎賓。靠著米,就足夠這居民五千的小鄉,穩當過好幾代,偏偏池上人吃飽了就想找事做,要透過藝術,讓腦袋和心靈,一起獲得滿足。
日期:2018-02-12
去年一場車禍,讓停不下來的林懷民,終於把腳步緩了下來⋯⋯。即便如此,他創作精力仍然旺盛,新舞作,他要展現「濁水溪以南的活力」。
日期:2017-11-02
鄰近總統府的國家圖書館,已有八十年的歷史,裝載了不少人青春學習的回憶。它就像個百寶庫,想要解惑的人,幾乎都能在那找到答案。而館長曾淑賢,就是管理百寶庫的主人。
日期: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