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董事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董事長共有10000項結果
傳產

新戰將、 新通路加持 瑞利能甩全額交割命運? 連虧九年老鈑金廠 轉攻運動器材拚逆襲

經過五年的財務調整後,老牌鈑金廠瑞利悄悄展開新布局,歷經近一年的運籌帷幄,去年第四季找上業界兩大戰將加入,誓言要強攻運動產業,再創新營運動能。

日期:2023-01-11

傳產

東區小店起家,胡同燒肉如何拚到年營收上億,還成為星宇航空機上餐?故事要從17年前健身房倒閉說起

滿、滿、滿!如果你近來有預約餐廳的經驗,大概已經對訂位人員千篇一律「訂位已滿」的標準答案,感到既習慣又厭煩了。

日期:2023-01-11

傳產

0.5平方公里的激戰!統一收回誠品信義、Neo19宏泰拚招商,信義區百貨洗牌「兩大房東新動作曝光」

零售業3年大蕭條結束,台北信義計畫區商場新一輪的商戰正要開打,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統一集團擴大布局,與新光三越、微風廣場三足鼎立。

日期:2023-01-11

傳產

東區小店起家,胡同燒肉如何拚到年營收上億,還成為星宇航空機上餐?故事要從17年前健身房倒閉說起

台灣餐飲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期。隨著八方雲集、歇腳亭、瓦城等連鎖品牌計畫插旗海外,台灣儼然已經是餐飲文化輸出的新強國。這些業者是如何趁著疫情練功轉骨,把握疫後商機?

日期:2023-01-11

科技

蔡英文一巡視,雷虎股價一路飆!3大觀察看懂不確定因子:是真轉型成功,或僅軍工話題追捧?

2022年台股漲幅前10名排行,雷虎以148%名列第8。然而,投資人必須深究,雷虎是真的靠無人機轉型成功了,抑或只是一場軍工話題的追捧而已?

日期:2023-01-10

科技

「以前醫生看X光要20分鐘,現在只要1秒」從醫院賣到保險業,這家新創AI 短短4年飆速拚上櫃

想進入最難攻克的醫療領域,新創人工智慧(AI)團隊可以怎麼做?一八年成立的長佳智能,選定的策略是幫醫院「加速」,不是以來AI取代醫師工作,而是找出能夠用AI提高看診效率的應用。這個策略,讓長佳智能如今跨入德國、美國、新加坡與台灣多國客戶,成為全球醫療AI的台灣之光。

日期:2023-01-10

職場

年終沒7個月了...台塑集團今年「平均4.06個月」,每人仍可領23.5萬!一文看哪個行業領最多

又到了歲末年終,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就是年終要發多少錢,而各大企業、銀行會發多少獎金,也備受矚目。台塑四寶1/10公布去年12月營收共為1519.6億元;累計四寶2022年營收共為1.83兆元,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901.28億元,四寶平均每股稅前盈餘為3.37元。按台塑獎金計算原則,將發放4.06個月年終獎金,雖然與去年7個月有些落差,但以台塑以平均薪資5萬7963元計算,員工仍可拿到約莫23.54萬元。台塑四寶分別為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化4間公司。而國內首屈一指的頂級度假飯店桃園大溪笠復威斯汀,去年創下超過六億營收的歷史新高,為表彰全體員工的優異表現,宣布發放2個月年終獎金及1萬元賀歲獎金。

日期:2023-01-10

理財

台銀年終4.4個月+加薪5%「6年加了17趴」…想換新鈔?董座揭密:我家ATM現在就能換

農曆過年即將到來,國銀龍頭台銀周二(1/10)宣布,今年元旦起全體同仁加薪5%,調薪幅度也創下25年新高。過去6年台銀已調薪5次,總幅度高達17%,據了解,不只台銀,土銀今年同樣調薪5%,讓其他上班族好羨慕。

日期:2023-01-10

政治社會

台大傑出校友捐款400萬元 台大、政大、師大、台科大同受其惠

2022年才獲得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的馨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傳馨,9日捐出400萬元給台大、政大⼤、台灣師範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等校各100萬台幣,總計400萬元,作為四校與台法教育交流及人才培育用。鄧傳馨指出,台大新任校長陳文章,在和Palmer CEO交流後提議,未來四校可用此基金,促進四校的台法高等教育交流互動,也讓台灣弱勢家庭優秀學生,有經費到法國頂尖學校交流,;台師大校長吳正自己則指出,年後將邀法國駐台代表公孫夢與四校會談建立共識,以促進台法交流。

日期:2023-01-09

科技

蘋果電動車搞了八年 比首款iPhone還難產!為何蘋果不做Apple Car 可能面臨類似鴻海成長瓶頸?

蘋果電動車Apple Car多年來都是外界好奇的焦點,但也一直只聞樓梯響,且2022年底有媒體報導,蘋果再度延後Apple Car進度後,這個專案似乎前景更黯淡。但真的如此嗎?長期追蹤蘋果動態的華爾街知名分析師、現任紐約創投業者Loup Ventures共同創辦人的Gene Munster,日前發表專文分析,從邏輯上來看,2023年蘋果營收站上4000億美元大關後,成長動能幾乎到頂。因此,繼2007年問世的第一代iPhone,為蘋果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全球手機霸業後,下個最可能實現的成長動能,非電動車莫屬。無巧不巧,身為蘋果最重要代工組裝夥伴的鴻海,2016年後營收雖持續增加,獲利卻連續四年負成長,意味鴻海也進入成長瓶頸。在董事長劉揚偉擘劃下,兩年多前鴻海敲定進軍電動車領域,希望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