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多因飲食或胰島素效能不佳,導致血中葡萄糖濃度過高。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近日藉由吃不同食物,來了解血糖的影響。一般而言,吃了精緻澱粉後,血糖數值都會大幅飆升,但他日前吃了兩盤青菜後,再吃披薩、燉飯、拔絲地瓜、酥皮濃湯及甜點一堆精緻澱粉、高糖食物,結果血糖從一開始的92mg/dL,就一路沒有波動,顯示膳食纖維對穩定血糖的驚人效果。
日期:2023-09-21
過去4年來,找到好的飲食方法,搭配適度的常規體能訓練,我的腰圍減少了16公分,肌肉量增加1公斤,脂肪重量減少8公斤、體脂率從24%下降到15%,空腹血糖從最高101下降到82。
日期:2023-09-20
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每日攝取2-4份水果(一份水果約為一個拳頭的大小,若切塊水果,則為一般飯碗的5至8分滿),然而其實水果也不能一次吃太多!為何吃水果為何會造成血糖上升?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真正會升高血糖的是葡萄糖,果糖並不會讓血糖機的數字上升。水果不只含有果糖,也含有蔗糖與葡萄糖,不同水果比例不同,但大部分水果含有一半果糖、一半葡萄糖。
日期:2023-09-12
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全台約二十二萬人不知道自己罹患了糖尿病!守住糖尿病的最後一道防線「糖尿病前期」,才有機會遠離糖尿病併發症。
日期:2023-08-30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日期:2023-08-22
有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與糖尿病間存在緊密關聯。專家指出,不少人「習慣開燈」睡覺,但此舉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研究發現,讓一群年輕人在明亮的臥室中睡覺,隔天飯後血糖數值偏高,顯示已產生胰島素阻抗,將大增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日期:2023-08-05
高雄一家知名剉冰店造成11人食物中毒就醫,店家的冰品和環境檢體被驗出沙門氏桿菌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菌量未超標)和大腸桿菌等菌體,引發消費者關注食安問題。食藥署最新公布112年現場調製作飲品及冰品稽查專案結果,其中有6家衛生標準不符規定,包括多家知名業者「COLD STONE、阿義鳳梨冰、鮮芋仙、甘蔗媽媽、清原芋圓」都違規,共計開出18萬元罰單。
日期:2023-07-26
想維持身體健康就要從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做起,營養師許育禎指出,民眾以為吃甜食、炸物只會導致發胖,她直言「還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誘發許多慢性疾病!」另外,加工食品、反式脂肪及香菸都易致炎,平時應盡量少碰。
日期:2023-05-14
在台灣,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個人面臨高血糖威脅,45歲以上國人中,更有54%「若非罹病、就是糖尿病前期」。飲食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甚鉅,血糖能否控制得宜更是關鍵,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糖監控裝置出現,AI也在輔助預測與診斷上幫了大忙,在與糖尿病共處的道路上給予更多的照護。
日期:2023-04-26
「我的叔叔、阿公、爸爸、弟弟、大伯都是醫師,但家裡的長輩大部分都有糖尿病。」出身醫師世家,一手催生血糖管理App「智抗糖」的慧康生活科技公司執行長鄧居義真實描述了糖尿病的可怕:「家族裡早年幾位長輩逝世,幾乎都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他們其實也都是醫師。」
日期: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