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華爾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華爾街共有2534項結果
台股

台股大漲2千點是熊市反彈?還是多頭的開始?林成蔭:觀察這2點就知道答案

「多頭行情開始了,趕快進場搶股票啊 !」「我看像熊市反彈,反彈減碼比較妥當…。」「巴菲特都大買台積電了,還懷疑甚麼?」「搞不好他在等跌下去繼續買,急甚麼?」

日期:2022-11-22

全球股市

92歲巴菲特親自拍板大買台積電!股神推薦6本必讀書:這一本每個投資人至少要讀10遍

2022.11.16今周刊編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周一發布13F持倉報告,波克夏大舉買入約6,010萬單位台積電ADR,價值41.2億美元,直接買成前十大持股。巴隆周刊(Barron's)分析,以投資規模來看,應該是92歲股神巴菲特本人親自出馬操刀。巴菲特每天會花費5至6個小時閱讀5份報紙、500頁公司報告,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典禮上曾說過一句名言:「每天閱讀500頁,知識的運作將如複利般積累。這件事人人都可以做到,但鮮少有人真的去做。」

日期:2022-11-16

國際總經

台股拐點來了

美國10月CPI降至7.7%,市場對通膨降溫充滿期待,金融市場也出現巨大變化。2022年股匯債市劇烈波動,如今終於聽到金絲雀的聲音,跌深的台股也將峰迴路轉。

日期:2022-11-16

國際總經

FTX一夕崩盤的警示

繼今年5月Luna幣崩盤後,幣圈又生慘案,FTX的破產,連一線創投紅杉資本都認賠。過去三年,FTX的創辦人名利雙收,但風光無限的背後卻暗藏危機,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日期:2022-11-16

國際總經

美國距離降息還很遠

在通膨和增長之間,隔著一個兩極分化的勞工市場,令貨幣當局左右為難。聯準會很難針對衰退風險做前置性政策部署,唯有等待就業衰退後再使力。

日期:2022-11-16

全球股市

50萬從25歲複利到40歲也才780萬!他告別巴菲特派價值投資:投資是富人遊戲,投機才是窮人翻身捷徑

撰文/葛瀚中(Mgk)在我的投資歷程裡,一開始我也是價值投資的信徒,我總認為,只要能在市場陷入恐慌時買進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好公司並且長期持有,這就是以錢滾錢致富的唯一方法。

日期:2022-11-16

科技

「鴻海一定會慢慢退出中國,但100%退出不可能」 美系外資:蘋果已啟動供應鏈去中化 但可能得花上十年!

在中國有數十萬名員工的鴻海,在大陸生產成本升高、中國嚴格防疫措施打亂經濟,以及美中科技戰壓力下,是否可能降低中國生產比重?在有「最懂鴻海的分析師」外號的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眼中,答案是肯定的,但也不太可能完全撤出中國。其實,鴻海的最大手機組裝客戶蘋果,已經在推動供應鏈去中化,只是美系外資推估,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年。

日期:2022-11-16

全球股市

股票從36➝60元他不賣,5個月暴跌腰斬再飆130元...華爾街投資顧問的持股啟示:面對市場,冷靜才會賺

「常識選股法」這5個步驟組成的框架,就是要幫助你從生活裡熟知的公司中找出下一個致勝股票,並從中獲利。● 步驟一:你做了一份生活清單,詳列生活中使用的公司。● 步驟二:你鉅細靡遺的思考你所使用的每一個產品和服務,並判斷哪些公司最為特別、最有潛力成為優質股票。● 步驟三:你根據我們討論過的原則,來排序生活清單中的股票。● 步驟四:你投入資金,並優先投資綠色股票,尤其是最近新加入的綠色股票。● 步驟五:你至少一季(3個月)一次仔細檢視並更新生活清單,並根據清單上的變化調整投資組合。

日期:2022-11-16

科技

美股13F報告公布!除了巴菲特,這2位華爾街大咖也進場「撿台積電便宜」,他們還買了些什麼?

受庫存去化、訂單前景不明等市場雜音影響,第三季末(9/30)台積電ADR(TSM)收在68.56美元,與季間高點相比跌逾三成;不過,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發布的13F持倉報告,可以發現不少華爾街大咖趁機進場「撿台積電的便宜」,包含股神巴菲特大舉買入6010萬單位、約41.2億美元(以9月30日收盤價計算),直接買成前十大持股,著名避險基金老虎全球(Tiger Global)與橋水(Bridgewater),也新建倉台積電ADR,分別買入132萬及20.67萬股。

日期:2022-11-15

政治社會

拜習會/老共說拜登不支持「台獨」?兩國發稿各說各話...8面向看拜登習近平存在的分歧有多大

週一(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印尼的峇里島舉行會談。會議超過 3 個小時,涉及廣泛議題。不過,會後美中發出的通稿再次顯示,兩國對會談的表述和之前拜習通話一樣,差別很大,根據 《大紀元時報》今 (11/ 15 ) 日分析,這些歧異主要表現在 8 大方面。從美中發布的會議通稿來看,雙方在台灣、人權、技術和貿易等關鍵問題上持續存在分歧。

日期: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