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玲玲(唐玲)罹癌之後,我才知道以前是多麼糟蹋自己的身體。「在妳的胃裡面發現潰瘍,需要做切片檢查。」記得剛從胃鏡檢查的麻醉中醒來,醫師將我叫進診間,「可能是惡性腫瘤。」
日期:2023-12-15
提供對抗氣候異常與減少碳排的解方,持續在研發下功夫,是正瀚成立十年來每年都賺錢、平均毛利超過八成的關鍵。
日期:2023-12-13
近期吵得沸沸揚揚的肺炎黴漿菌是什麼?為什麼黴漿菌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黴漿菌傳染途徑為何?感染後又該注意哪些事?
日期:2023-12-13
香港藝人周海媚於週一(12/11)救治無效離世,享年57歲。媒體報導她曾於1998年爆出罹患紅斑性狼瘡,周海媚的好友、知名電影人田啟文也表示,她是長期受到「紅斑性狼瘡」困擾。不過,2021年周海媚曾說自己「沒有病,請別相信謠言」,是否是因為紅斑性狼瘡離世,家屬未直接證實,但過往周海媚曾說自己10幾歲時有血小板低下問題,最嚴重曾昏倒送醫,並出現身體多處瘀青的情況,這些和紅斑性狼瘡的部分臨床症狀相同。
日期:2023-12-13
藝人邰智源日前在社群平台PO出一張照片,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區域反菸,禁菸的同時,有關單位居然把中正紀念堂某個入口處附近的樹木都砍了,然後設置吸煙區,「可笑而且荒唐」。對此,北市府副發言人李政軒澄清,中正紀念堂園區管理機關為文化部轄下的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內部規劃不屬北市府管轄範圍。至於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則發新聞稿說明,花圃內榕樹受褐根病菌感染,經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檢驗後確認,為免樹木無預警倒伏傷及遊客、建築,事前公告2週後,才開始鋸除地上部,後續將發包委託褐根病防治專業協助辦理防治作業,現場罹病樹亦有張貼說明。中正紀念堂周二(12/12)再度發聲明表示,樹木褐根病是樹癌,無法根除,為避免高大樹木無預警傾倒,危及民眾及建物的公共安全,經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確認後,管理處進行樹木伐除及土壤消毒,以維護園區其他健康樹木,避免感染,並於週邊公告周知,讓民眾了解處置的原因。管理處為營造無菸公園環境,自本年12月12日起取消「吸菸區」,全面禁菸,共創優質休閒場域。這也代表中正紀念堂今起全面禁菸,違者最高罰1萬。稍早邰智源也在IG上發文道歉,「非常謝謝很多網友的指正,讓我知道原來中正紀念堂是歸文化部管轄,是屬於國家級的運動休閒公園;我昨天的發文確實有些會讓人誤解的地方,造成某些單位的錯愕,在此也表示抱歉。」
日期:2023-12-12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正在杜拜舉行,今年峰會首度將「健康」納入討論議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氣候變遷導致空汙、高溫及疾病傳播加劇,每年有1.9億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衝擊,呼籲各國儘速加強醫療體系應對資源。
日期:2023-12-10
中國近期爆發黴漿菌肺炎疫情,台灣嚴陣以待,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擔憂,台灣明年春節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已在台北、桃園、台中和高雄等4個國際機場,對來自中港澳有症狀的入境旅客提供自願性採檢。疾管署在11/26至12/6於4機場「定點監測、鼓勵採檢」共採檢109人,其中84人為陽性,分別為流感病毒57例、新冠病毒10例、腺病毒7例、鼻病毒3例、副流感病毒及一般冠狀病毒各2例、肺炎黴漿菌1例,另同時檢出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1例、同時檢出一般冠狀病毒及鼻病毒1例,檢出陽性仍以流感(67.8%)及新冠(11.9%)為主疾管署表示,此肺炎黴漿菌感染個案為10多歲男童,12/4自中國入境,於機場因有發燒症狀於檢疫站接受採檢,並由檢疫人員提供就醫敬告單。12/5檢驗結果為肺炎黴漿菌陽性,12/6衛生局電訪追蹤,家屬表示個案入境隔日已至醫院就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經治療後已退燒、自述身體好多了。針對機場採檢執行近兩週以來驗出首例兒童肺炎黴漿菌感染個案,疾管署表示有零星檢出並不意外,個案為輕症、就醫後症狀已改善,整體黴漿菌在機場採檢佔比僅1.2%,仍以流感和新冠為主要檢出病原體。疾管署日前表示,已做好相關醫療量能整備,黴漿菌肺炎的藥物已增加輸入和產量,庫存充足。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臉書粉專指出,中國的黴漿菌恐怖的地方在於藥物抗藥性極高,怕這些抗藥高的黴漿菌傳來台灣,而「台灣自己抗藥性也來到了6成」,他也向醫師們喊話「沒事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遲早追上中國。
日期:2023-12-08
從近期的「液蛋稽查」事件,到前陣子的「美豬洗產地」、「好市多毒莓果」事件,不僅引起全民關注食安議題,學習識別食品資訊的同時,還有一群稽查團隊,始終做民眾的幕後英雄守護食品安全。
日期:2023-12-07
AI人工智慧的ChatGPT去年底橫空出世,短短二個月吸引全球超過一億活躍用戶數,催生者Open AI創辦人暨執行長奧特曼造訪台灣時表示,新科技的開發初衷是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將人們從枯燥工作中解放,進而從事更需要創造力之任務。科技革命為人類社會帶來巨變,越來越多公益機構積極擁抱新科技工具,以更有效率與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不論是社福資源重分配、偏鄉弱勢族群保護到跨國援助議題,都能成為最佳實踐場域。
日期: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