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排燒脆皮烏蔘」、「臺南擔仔麵」、「鳳梨蝦球」、「府城古早味蝦捲」等十道具有臺灣特色的美食一字排開,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這些都是來自臺灣各地名廚所料理出的經典菜色。美食無國界,僑委會今年再度邀請4組頂尖廚師團,舉辦美食國際巡迴講座,要讓臺灣美食飄香全世界。
日期:2022-07-22
在他17歲時,高中老師曾這樣形容他:「他真心認為大家不把他當作特例是很無禮的,規範是其他人該遵守的,他是自由的。」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台BBC曾有記者這樣評論:「會讓其他政治人物翻船的醜聞,到了他身上好像都起不了作用。」他,正是英國看守首相強生。
日期:2022-07-21
本文作者John Lee於1980年代初,於延世大學經濟學系自請退學,前往美國,在紐約大學學習會計,畢業後任職於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成為基金經理人後,他在斯庫德與拉扎德等資產管理公司工作。在斯庫德投資公司工作期間,他管理第一支投資韓國市場的共同基金──韓國基金,在1991至2005的十四年間創下年均24%的驚人收益率,豐碩的成果使他在華爾街成為廣為人知的「明星基金經理人」。2014年他因擔任邁睿思資產管理公司CEO回到韓國。從2018年開始,他乘坐寫有「財務自由」字樣的巴士走遍各地,透過1千多場的講座與4萬多位聽衆相見並推行金融教育。他的信念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投資就是生活」,他建議以股票和基金做為目標,並且長期投資一流企業。
日期:2022-07-20
氣候變遷,旱澇交替,創新是瞻望未來的窗,好奇與想像驅動我們向前,勇敢探索未知、無畏無懼。49年來,工研人持續創新、敏捷應變,以科技研發,帶動一波波產業發展,邁向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的未來。
日期:2022-07-15
台北大稻埕巴洛克式百年建築「迪化半日」昨(7/10週日)天很不尋常,來自北、中、南各地的愛茶人齊聚一堂,在古物鑑定專家秦嗣林、兩岸知名茶文化作家吳德亮,以及現場貴賓的見證下,由台北「逸春商行」主人陳逸恩以當年留下的工具,將1960年代外銷30公斤裝的「珍蘭鐵觀音」與「吉-包種」原箱各一當場開箱,並以原樣複刻的「金龜朝北斗」3公斤裝木箱各分裝為10箱,分裝後除了編號4號由自家留下,其他全為現場來賓以台灣老茶罕見的歷史新高價秒殺認購。
日期:2022-07-11
編按:許多人將考上好大學、好高中視為順遂人生的踏板,但實情真的是這樣嗎?在建中任教近40年,也教了好幾屆數理資優班的孩子。記憶深刻的是30年前,數理資優班尚未成立之前,學校特設了一個「菁英班」,做為數理資優班的「暖身」;就是在高一升高二時,將高一各班的前一、二名集中到這個班。(原文刊載於2021/9/1,更新時間為2022/7/10)
日期:2022-07-10
隨著臺灣逐步邁向與疫情共存的新常態,對經濟發展與日常生活帶來重大轉變,臺灣需提早布局,透過藍海策略與敏捷應變,才能從中突圍搶得先機。素有工研院奧斯卡獎美稱的工研菁英獎,今(28)日公佈五項金牌創新技術,分別是:「新穎標靶青光眼藥物開發計畫」,針對青光眼患者研發之全球首創雙標靶機制,降眼壓的成效優於國際領先大廠3倍;「先進半導體薄膜設備智慧製程系統」以全球首創全程數位調控的軟硬整合技術,有效縮短半導體薄膜製程調機時間約95 %,協助半導體業邁向淨零碳排;「臺灣5G O-RAN關鍵智能管理控制軟體」為國內第一套自主專網核心技術,讓5G基站提供聰明節能兼具不中斷服務;「高能雷射銲接應用與國產化設備推動」則解決雷射銲接仰賴進口痛點,幫助傳統銲接業轉型升級;「翻轉臺灣面板產業之micro-LED顯示技術」領先全球低碳排高解析的micro-LED顯示與感測整合系統,幫助臺灣面板業重返榮耀。這些前瞻創新技術運用敏捷創新為產業提出解方,創造出疫後產業新價值。
日期:2022-07-08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為人類生活與產業所帶來的轉變,工研院今(5)日舉辦的49周年院慶,運用多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成功突破疫情與地域限制,讓北中南同仁空中同樂,展現工研院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DNA。並頒發「創業競賽獎」、「2030跨域議題海選獎」、「資深正級人員」等獎項,鼓勵敏捷創新思維的同仁持續精進;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工研院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面向,展出前瞻性的淨零技術,鼓勵同仁跨域合作。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尤其在淨零技術上已有多項成果落實於業界,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攜手幫助臺灣朝淨零永續目標邁進。
日期:2022-07-08
高齡長者需要的信託,究竟應該如何設計?國內外的信託專家,在這幾年來不斷思考與推敲,認為符合長者需求的信託應該能夠結合財產管理與人身照護功能(例如結合安養機構、復康巴士、生活祕書、陪同看病、代繳水電、代為聘雇看護等)的全方位信託。
日期:2022-07-01
由財團法人海華文教基金會發起Co-Creating Space Network (青年創作國際網絡),於24日邀集臺美跨世代意見領袖,舉辦線上啟動會議,同表支持推動,媒合空間提供者與創作者之國際網絡共同平台。一方面向臺灣海外僑民徵求創作空間,如戶外開放場域、室內工作坊,另一方面徵選臺灣青年創作家,如音樂、劇本、攝影、廚藝、繪畫、設計、裝置藝術…等各項人才。
日期: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