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一本書《終結平庸時代(Average is Over)》,書裡大抵是說過往即使平庸(翻譯作者使用的中文詞,原文為Average),讀書、工作、交友與生活尚能過得精彩,人生充滿期待。21世紀、數位時代之後,若是維持平庸,只會向下沉淪。
日期:2020-10-21
一八九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一名妙齡女子身穿薄紗、披頭散髮,在紐約舞出心中的藝術。她是伊莎朵拉.鄧肯,除了開創「現代舞」先河,更宣揚女權,為自由而活。
日期:2020-08-26
好奇心可以帶你走多遠?不甘平庸是否能成為你勇闖未知的動力?在台灣出生長大的黃一展不是富二代、沒有哈佛牛津等名校學歷,靠著敢嘗試與不怕挫折,前往聯合國擔任專案經理、寫下所見所聞成專欄作家,更在工作穩定後,持續挑戰未知領域,踏入金融新創圈。
日期:2020-07-16
有同學告訴我說一年看了100本書,但是仍然覺得收穫不多。我覺得一年100 本是一個可觀的數量,但當你看了100 本書仍然覺得收穫不多,你應該思考一下你讀書的方式。在應該讀什麼書方面,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日期:2020-03-11
每一次團體的旅行,我們總會看見不同形式的爭議,這也正是我一直習慣一個人旅行的原因,我是出來解壓的,不是找麻煩。
日期:2020-01-03
如果,在地球某個角落,邂逅一位素昧平生的旅人,你會怎麼介紹自己的故鄉,台灣?你或許會想到多元美食、生活便利、健保制度……,其實,台灣還有更多事,值得驕傲宣揚。在苗栗銅鑼的生產線上、台大資工系的研究室裡,甚至是喜瑪拉雅山腳下的村落,到處都能發現揮汗付出的台灣人身影。他們的工作也許南轅北轍,目標卻都是創造跨越國界的貢獻。相信世界因台灣存在而更美好的你,應該為此感到光榮。
日期:2019-11-27
沒有哪一個專業或哪一份工作可以定義你的一生。定義你的,是你認為自己是誰,秉持怎樣的工作態度;是你願意付出多少努力,來換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日期:2019-11-11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多年前出版《張忠謀自傳(上冊)》在書市是長銷書,他今天首次透露,當時寫到自己24歲兩度參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資格考都失利,堪稱是他年輕歲月最大挫折,「20多年前的晚上寫到這段,我寫到流淚」。但他也說,如果當時真的拿到MIT博士,他大概就會走教職、做研究,一輩子在機械領域發展,就不可能後來接觸半導體,以及創辦台積電。
日期: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