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第35屆金曲獎於6/29晚上7點,在台北小巨蛋盛大舉行。今年以台語專輯《一路平安》同時入圍最佳台語女歌手、最佳作詞人、最佳台語專輯、年度專輯獎等4項大獎的熊美玲,堪稱是今年的大黑馬。熊美玲是知名資深音樂人林秋離的遺孀,兩人合作無間的默契,聯手為樂壇留下無以計數經典作品。像是熊美玲曾寫給黃鶯鶯的〈哭砂〉,拿下第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而歌詞就是由林秋離操刀。事隔多年,熊美玲將〈哭砂〉一曲引用原部分歌詞加以填詞,完成台語版的〈秋離〉,不僅讓歌曲更有意義,也入圍金曲35的「最佳作詞人獎」。熊美玲說:「流傳這麼多年現在如果能夠用〈秋離〉拿到作詞人獎,同一首曲子隔了30多年又能得到獎項,我特別希望是這個獎這樣就完整了。」夫妻倆過去曾約定要出3張專輯,分別在1989年推出《心變》、1995年《心甘情願》,之後計畫以台語推出第3張作品,未料這一等林秋離已早一步離去。重新詮釋〈秋離〉,是熊美玲向丈夫做最深情的告別。她感性地說,「每次配唱前,當我對著麥克風,都會仰著頭看看,我覺得秋離就在那裡陪著我,對我微微笑。」
日期:2024-06-28
日漸增加的西方消費者樂於嘗試亞洲菜,台灣味以「珍珠奶茶」做先鋒,如今要帶著各種台灣道地美食「暖食力」大舉進軍歐陸市場,從食品製造、手搖飲、台灣餐廳等,都要靠台灣人最愛「吃吃喝喝」的美食,征服歐洲人的胃。《今周刊》前進歐洲台灣形象展,目擊多家台灣食品業者看好歐洲市場,遠赴德國柏林參展,吸引當地業者矚目。不僅如此,《今周刊》造訪「歐洲心臟」波蘭,在第二、第三大城克拉科夫(Kraków)、羅茲市(Łódź),探索台灣人開設的波蘭首家台灣料理,以及直擊奇美食品在歐洲設立的首條產線。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指出,歐洲具備高消費、高單價特性,一如奇美食品案例,台灣飲品、食品業者可考慮將歐洲作為重要市場來開拓。他舉例,他在波蘭首府華沙看到一家台灣的飲品加盟店,一杯手搖飲能賣到新台幣240元。黃志芳好奇詢問店經理,「波蘭國民所得低於台灣,怎會賣得比台灣還貴?」店經理回答雖然貴很多,但仍非常熱銷,事實證明來自台灣的茶飲業者,以精品、品牌方式推進歐洲市場,歐洲消費者也對台灣高端茶飲接受度很高。黃志芳強調,貿協看準歐洲商機,今年歐洲台灣形象展設有台灣美食館,有12家台灣美食品牌參展。他說,台灣品牌COMEBUY、奇美食品等都已到波蘭成功落地,貿協會與更多業者合作,讓台灣飲食「暖食力」能在國際進一步發揚光大。
日期:2024-06-18
全台再次進入新冠肺炎流行期,不少第一線診所醫師表示確診就醫人數增加,疾管署日前也宣布發放300萬劑家用快篩,民眾可在全台2000家診所免費領取,效期最長至明年1月。有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指出,自己手上有10個因肺炎住院的病患,其中有4、5名就是新冠肺炎,他也憂心提醒:「雖然(新冠)已經類流感化,但高齡共病長者仍須注意!」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透露,有名5個月大嬰兒確診後,出現症狀如「狗吠聲」的咳嗽、聲音沙啞一天,緊急送醫後血氧量降到90%,他提醒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有活動力、胃口變差時,須立刻就醫。另外,醫界傳抗病毒藥物「莫拉皮拉韋」全台大缺藥,疾管署表示目前不論是「莫拉皮拉韋」或另一款抗病毒藥物「倍拉維」,都還有數個月庫存量。
日期:2024-06-16
二○○四年五月七日,美國密西根州的塞爾比夫婦成立GS投資策略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集資買彩券,不是詐騙集團,他們合法地做到穩賺不賠。
日期:2024-05-29
編按:作者是一位平凡的二寶媽,懷孕生產後,各種生活及育兒壓力,讓她不斷靠吃來發洩,衣服尺寸越穿越大,甚至帶著2歲女兒上街,還被誤認為是阿嬤。直到某天早上,她吃完生乳捲,突然心悸、手抖不已,一直以來放縱自己大吃大喝,才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她可能沒辦法好好陪伴小孩長大……。時間、金錢有限的她,開始在網路爬文,尋找適合且健康的瘦身方式。過往減肥經驗豐富的她,深知太極端、麻煩的方式,難以持久。而旁門左道的減肥手段,更會造成身體反撲。她發現宋晏仁醫師推行的「211瘦身法」,不用秤重、不用計算熱量,只要掌握2份蔬菜、1份蛋白質、1份澱粉,還可以依照自己的食量決定分量,讓身為大食怪的她,開始化為行動,徹底執行。食量大、又喜歡美食的她,為了執行211餐盤,開始研究各種家常料理,並加入了「彩虹食材」概念,透過簡單料理方式,人人都可以實踐!光是這樣改變飲食,不到2個月她就從XL瘦到S號,並已維持3年不復胖,體脂17%,每天都吃得飽滿豐盛,心情愉悅。
日期:2024-05-17
注重女性「月月有,好朋友」的首屆女子月月有特展即將於4月12至14日在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登場,全台首創打造獨立荷爾蒙製劑廠的培力藥品,以內服、外用等超優質產品,備受消費者矚目,希望能守護女性於人生各階段的美麗與健康。培力,陪妳每一刻!
日期:2024-03-28
今年42歲的陳偉霖,出生就罹患罕見黑色素細胞癌,曾數度被醫生死亡宣告,也因不平凡的外型經歷每天被霸凌的生活,但父母的教育影響他正面迎戰各種生命風浪,越活越豁達。與癌共處幾十年,他如何擁抱死亡,找到生命意義?
日期:2024-03-14
既然叫舒適圈,離開舒適圈當然讓人不舒服。但這正是我們應該擁抱及接納的作法,而且應該保持下去。刻意製造機會,讓自己盡可能與恐懼面對面。我訪談的每個人都提供類似的建議: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接著再做另外一件,然後再換一件。這個辦法讓你足夠熟悉面對恐懼的感受,把恐懼漸漸縮小成為好奇心之旅的一個小角色。我訪談的對象多半都同意,我們因為缺乏自信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裹足不前。我們降低對自己的期許,覺得自己達不到預期目標;而且習慣和好奇的對象保持距離。我們必須勇於站出來,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如何讓其他人相信我們呢?
日期: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