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自然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自然死共有52項結果
房地產

低價買法拍屋,單親媽誤買凶宅、包租公發現加蓋違建...法拍屋教父:把握10天黃金期做1事,買房不踩雷

編按:房產景氣愈不明朗,法拍屋的案量愈是急速增加,法院不動產拍賣市場是一座永遠挖不完的寶山,但如何靠投資法拍屋翻身、致富?本書作者黃正雄是國內法拍屋教父,從事法拍屋投資、教學、顧問等資歷超過30年,處理過的疑難雜症不計其數,累積處理逾1850間法拍屋及共有物。黃正雄從處理法拍屋的實務經驗中,分享遇到加蓋違章建築、凶宅等特殊物件的應對方式,入手的投資者事先掌握,讓買房這件人生大事可以很簡單。

日期:2025-02-26

國際總經

從印度看世界

農曆過年期間到印度旅遊,領略當地風土民情與感官刺激後,改變看世界的角度;現在來看被國內外政經衝突包圍的台灣,卻被外媒譽為全球四大值得移居國家之一,很不可思議。

日期:2025-02-26

房地產

瓊瑤豪宅內離世,符合「凶宅」定義減價5-7折?曾被譽為全球少數頂尖風景之一,專家:兩用途更適合

知名作家瓊瑤周四(12/4)在淡水豪宅輕生,是否就是符合凶宅定義?未來若有意出售是否會影響房價?房產專家指出,瓊瑤豪宅曾被外媒譽為「全球少數頂尖風景之一」,這樣的地理優勢可能會吸引一些特殊的買家。另外,對家族而言,這間房有一定的紀念價值,若無資金需求,不見得會需要將該房產變賣求售,可考慮留做家族私人招待所,或規劃為作品陳列,供親友緬懷;若住宅具公共開放性,也有機會轉型紀念館讓大眾追思。

日期:2024-12-05

健康

瓊瑤、朱銘相繼走絕路...年紀漸增經歷各種失落,長輩「3狀況」輕生風險高:面對死亡全家都需被教育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享壽86歲震驚社會,2023年4月雕刻大師朱銘,同樣因久病厭世走上絕路,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呼籲,親友一定要多定期關心,因為隨著年紀漸增會經歷各種失落,長輩若出現「3狀況」輕生風險會提高。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面對死亡不只是長輩,家庭成員都需要受教育,不要逃避並用正面態度面對,除了多傾聽陪伴,也為身後事提早準備及安排,不是誰世面見多就能坦然面對,「畢竟死亡,長輩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長輩,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

日期:2024-12-05

情感關係

瓊瑤死因出爐...支持安樂死「想沒痛苦死去」!7年前一封「身後事拜託信」曝光:10件事千萬別對我做

瓊瑤週三(12/4)辭世,享壽86歲,她留下遺書、在淡水家中輕生。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晚間傍晚檢察官會同法醫進行遺體相驗,瓊瑤的兒子、媳婦和助理都到場,相驗於40分鐘後結束,結果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而亡。事實上,瓊瑤曾在2017年在《今周刊》裡讀到的一篇文章《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便決定寫下給兒子和兒媳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若能夠尊嚴死,則是聊勝於無。瓊瑤對於尊嚴死的看法,在丈夫平鑫濤中風又失智、臥床上千天後更加堅定,因為平鑫濤在有意識時,也支持不急救、不插管、不進加護病房,但其子女意見不同,最終瓊瑤選擇妥協,卻也因此痛不欲生。瓊瑤這封「身後事拜託信」給了小孩5個叮嚀,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全部不要。她更是希望一切從簡:「採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瓊瑤提到的尊嚴死,就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是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專法,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保障自己面臨5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症及其他政府公告重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她希望推動的安樂死,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積極安樂死形同「協助自殺」,目前社會仍沒共識,因此仍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跟「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主,希望讓民眾生命最後一哩路可以減輕痛苦。

日期:2024-12-05

健康

幸福熟齡論壇/中年後「將老未老」時,如何規劃理想熟年?林麗真、賴芳玉、黃勝堅提建議:「這樣」照顧未來的自己

台灣將在明(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然而活到老,也要活到好、活得有尊嚴與健康,這就需要預先做準備。《今周刊-幸福熟齡》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特別邀請永豐銀行信託處資深協理林麗真、普華家事與高齡權益部門主持律師賴芳玉,以及北市聯合醫院前總院長黃勝堅,針對「理想熟年規劃」來做分享。

日期:2024-09-27

健康

三成受訪者不清楚預立醫療決定 全國簽署率僅0.4% 人生必修的安寧善終學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理財

「如果我外出發生事故,財產全贈與乾姊」遺囑這樣寫,哪裡錯了?她64歲單身無子,為何法院判「死後遺產全充公」

有一位64歲單身無子的女性寫一份遺囑,「如果我外出發生事故不幸我的財產(包括存款、保險、房產,等等)全部贈與我的乾姊姊OOO女士…」,日前她疑似心血管疾病在家病逝。地方法院認定遺贈條件不成就,乾姊姊不能取得遺產,因為遺囑文字寫「外出發生事故」(可上訴)。

日期:2024-09-11

職場

為古典而生 薩克斯風在爵士樂搖擺

一八四六年六月二十八日,音樂家及樂器設計師薩克斯取得樂器「薩克斯風」的專利。它是木管與銅管樂器的混血,表現橫跨各種音樂風格,廣受歡迎,但發明者在世時可命運多舛。

日期:2024-06-26

房地產

如何避免買到凶宅?凶宅打卡4年社會記者經驗談:買房的6個趨吉避凶之道

「凶宅」是指曾經發生他殺、自殺、意外枉死等非自然死亡事故的屋宅,在日本被稱為「事故物件」,在韓國則被叫做「凶家/흉가」。

日期: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