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有多愛吃干貝?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數據,2022年台灣是第4大貿易夥伴,出口為346億日圓水產,占出口總額的8.9%,其中干貝占最大宗。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新規劃事業開發擔當北野真瑞表示,為推廣日本美食,去年12月在台北舉行「新鮮美味!日本海鮮祭」,即日起至3月底在全台各超市及餐廳陸續地會舉辦這項活動。同時間,大倉久和大飯店2/8起與該機構及日台交流協會推出「日本海鮮祭感恩回饋活動」,在3大主題餐廳針對老饕最愛的北海道干貝、鱈場蟹、海膽、生蠔等日本新鮮水產,設計各式菜單,包括:煎焗北海道干貝廣生面、北海道干貝鱈場蟹陶板燒、干貝海膽紫蘇卷等。在最受歡迎的歐風自助餐廳,食材升級再加菜,無需額外加價即可無限享用。
日期:2024-02-06
日式料理、法式餐廳、小酒館⋯⋯看似毫不相關的餐廳,背後的日本酒供應商都是久利酒藏。 這對公務員背景的創辦人夫妻,如何用一○○萬元創業,花近十年打造出全台前三大日本酒代理商?
日期:2024-02-05
隔壁媽媽又在跟老媽臭屁他們家女兒這次又拿到什麼黃金業務第一名!拜託,我打LOL也常進榜好嗎?第一名有什麼了不起?但偏偏老媽每次聽完都會來唸我。遇到這種超愛臭屁又自大的人要怎麼應對啊?
日期:2024-01-29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提到,秦孝公苦惱於秦國人才稀少,國強民富遙遙無期。下屬安慰他說:「求賢令已起作用,不是已來了很多人才嗎?」秦孝公氣憤的講:「什麼人才!都是小才,若無大才提綱挈領,要這些小才有何用?」提綱挈領?真是好論斷!不愧是拉開秦國強大序幕的一代英主,一語中的。撫養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也有許許多多的重點,常顧此失彼。那究竟哪一件事,才是那件提綱挈領的大事?
日期:2024-01-25
我十幾歲時,學校一放假,我就和「水果之王」有個約會。約會地點是我姨媽的水果店。載滿榴槤的貨車一到,我就幫忙卸下裝著帶刺綠色水果的大籠子。此時,空氣中開始彌漫它獨一無二的味道,至於聞到的是水果香味還是刺鼻臭味,因人而異。
日期:2024-01-25
本書作者姜鎬,原是出版社編輯,任職14年後突然「被離職」,46歲的他瞬間無業,不知何去何從,只好每天在圖書館殺時間。 這時,突然接到以前合作過的暢銷書作者朴成得的電話:「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歐洲自助旅行?」 朴成得是誰?他自幼被父母拋棄、遭親戚冷嘲熱諷與虐待,15歲逃到韓國釜山,在壽司店當廚房助理。後來自行創業,開了釜山最大日式料理店「大漁」。之後他把賺的錢投入股市,成為韓國現代藥品的最大股東,締造獲利高達1,000億韓元(約新臺幣23億元)的奇蹟!多年後,一個對人生茫然的失業編輯,因為一通電話,和早就財富自由的億萬富翁,展開長達38天的背包客旅行。
日期:2024-01-25
「律師,該什麼時候結婚?是不是該等到百分百篤定『就是這個人了!』再結婚比較好?」煩惱結婚的人,通常會在第一次見到我,藉由提出這個問題來表達他們認識我的喜悅。哪怕是在已經預約好婚宴場所的狀態下,依然會有人煩惱與猶豫著婚姻究竟是不是人生的必需品。聽過這種話太多次,我不禁也開始思考人們到底期待從我口中得到什麼樣的答案。或許大家的內心都早已有了答案,但只是想要透過我的嘴巴聽到那個答案吧?只是,究竟該什麼時候結婚呢?
日期:2024-01-23
窮人跟富人差在哪裡?是什麼樣的因素造成雙方財富上的差異?有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發現到窮人藏有3大特徵,分別是「暴食、說話浮誇、愛面子」。文章一曝光隨即引發熱議,也有人分享自己從小到大的習慣至今改不掉,引發一票共鳴。
日期:2024-01-19
編按:鍾欣凌在獲得54屆金鐘獎女主角獎時說:我是諧星,我會演戲。這句感言不但贏得台下熱烈掌聲,也為自己的演藝工作做了「幽默與轉念」的註解。她說:「一直以來,身為諧星很習慣用幽默化解情緒,看事情的角度不要太鑽牛角尖,負面情緒就降低了。」「就像小時候被講大摳呆會很受傷,好像整個世界只剩下這件事,但長大後發現沒什麼大不了,攤開自己的缺點、調侃自己,別人就不會繼續在這個點上作文章。」在角色中遊走,點點滴滴呷苦當呷補,鍾欣凌領悟死要面子,只是鳥事。她慢慢找到幽默是自己情緒的停損點,轉念是壓力解鎖良藥。如果逗人笑是最舒服的表達方式,那麼天生我材必有用。
日期: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