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自動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自動化共有2094項結果
金融

樂齡專線、無障礙友善櫃檯、多語翻譯服務… 富邦人壽多管齊下縮小金融保險服務落差、實現公平待客

台灣社會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結構多元化趨勢明確,年長者與弱勢族群的需求值得更高的關注;富邦人壽作為業界領頭羊,以公平待客原則為核心,針對不同群體提供多元且貼心的服務,致力於縮小保險服務落差,落實友善服務原則及普惠金融。

日期:2024-10-08

台股

台積電重返千元、台股氣盛收復所有均線!萬海、陽明、長榮…航運股何時再啟航?關鍵看這時間

今周刊編按:台股周一(10/7)接力美股上週五氣勢,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續強,推動電子權值股領軍,收盤漲399.85點或1.79%,收22702.56點,收復所有均線。其中,台積電重返千元關卡,收在1005元,成功回補前一個跳空缺口,而市場焦點貨櫃三雄中,僅長榮(2603)翻紅,漲幅1.08%,之前打入跌停的萬海(2615)賣壓未除,繼續下探跌幅高達4%,而陽明(2609)則是力守平盤。

日期:2024-10-07

國際總經

全球瞭望》特斯拉Robotaxi發表會來了,台灣11檔概念股出列!被伊朗狂轟,以色列報復選這天?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日公布第3季交車數據後,因交車數未優於預期,股價反而下跌,但下一件大事讓投資人引頸企盼,即旗下無人計程車隊Robotaxi在加州時間10月10日(台灣時間10月11日)亮相。特斯拉原定在今年8月8日就要舉行Robotaxi原型車發表會,沒想到一延就兩個月,而就在發表會前夕,任職6年的特斯拉資訊長薩迪(Nagesh Saldi)卻突然離職,他是特斯拉德州和紐約資料中心負責人,該部門需要更多運算能力來訓練其神經網路,以進行自動駕駛和其他人工智慧工作,高層突然離職也引發外界諸多揣測。

日期:2024-10-06

傳產

美東碼頭罷工真落幕?加薪62%不如預期、 自動化議題待拆彈...海運高層示警「未來3個月是關鍵」

「所有罷工行動將停止,恢復主合約涵蓋的所有工作。」一紙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與美國海運聯盟(USMX)的聲明,宣告僅為期三天的美國東岸與墨西哥灣沿岸碼頭罷工暫時畫下句點。

日期:2024-10-04

傳產

打造全台最大鋰鐵電芯廠、把「藻油」變燃料給飛機用…台塑新智能如何從生產到回收循環一氣呵成?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週五(10/4)登場,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於展中宣布,位於彰濱的電芯、模組廠第一期完工落成,預計11月就會開始量產。未來將會供應AI資料中心、半導體廠的UPS系統、電動巴士電池等應用。此外,台塑新智能也透露目前發展固態電池的進度,預計明年就能在消費電子產品試用。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預估,2030年至2032年,成本就能降低,追上現有電池。

日期:2024-10-04

傳產

美東罷工3天結束、航海王全翻船!萬海、陽明、長榮還沒漲就被摜快跌停…為何工人願意停止抗爭?

今周刊編按:美東碼頭罷工自周二(10/1)展開,週五(10/4)勞資達成加薪62%協議,罷工3天閃電落幕衝擊,航運股包括貨櫃3雄在颱風假過後第1天就崩潰補跌、集體跳海,其中萬海(2615)直接摜到跌停,長榮(2603)與陽明(2609)各跌8.5%、9%。國際碼頭工人協會與美國海運聯盟表示,美國碼頭工人與港口營運商已達成暫時協議,暫時協議的內容是6年內加薪約62%,且將把主合約延長至2025年1月15日,屆時再回到談桌協商所有未決議題。

日期:2024-10-04

傳產

中華電信以5G企業專網實現AI賦能員工 弘裕企業從三方面提升生產力與營運效率

透過中華電信5G企業專網結合AI應用,台灣最大梭織布廠「弘裕企業」不僅取得亮眼轉型成績,同時解決人才短缺與斷層問題,做好準備因應嚴峻外部挑戰,實現永續營運。

日期:2024-10-03

產業趨勢觀察

存股助理第543期︱首爾半導體 V.S. 億光專利官司評析—MicroLED有那麼偉大嗎?

媒體報導,億光電子(2393)在歐洲,對南韓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提起的有關MicroLED專利無效之訴,被宣判敗訴。這可能是造成億光股價近來疲軟的原因之一,投資人也不禁擔心,億光如果在MicroLED缺席,會不會嚴重衝擊該公司未來業績!?

日期:2024-10-02

科技

筆電電源龍頭用它搞定泰國廠高電價、孵出80億訂單 群電靠「綠能神器」攻進智慧建築商機

群電導入自行研發的智慧低碳建築系統後,不僅蘇州廠已是零碳排的智慧工廠,泰國廠兩年內也將建置完畢。這套系統更已獲得製造業、公部門訂單,成為群電下一個獲利動能。

日期:2024-10-02

科技

AI、軟硬整合的機會與挑戰

全球科技巨頭、新創與創投基金大量投資AI,同時需要大量的軟體、硬體,也為台灣科技製造業帶來成長與轉型契機,但業者的策略視角與投資格局必須要比以往更宏大。

日期: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