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喜慶佳節,客家人一定會備好三牲,以宴饗神明祖先。祭拜後的肉品,再運用炆、炒等方式搭配不同食材料理,發展出經典的「四炆四炒」,以及豬腳、爌肉、鹹豬肉、蒜泥白肉等,各式以豬肉為主的菜餚。
日期:2021-07-13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3-15
新住民子女如何在母親的原鄉文化薰陶下成長茁壯?移民署臺北市服務站邀請母親來自湖南的新住民二代子女李倚瑄,分享兒時於湖南的成長回憶,也向在場的新住民朋友分享湖南的特色及飲食習慣,臘味與辣味飄香時,總喚起思鄉情懷。
日期:2021-03-02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過去大家總嫌經典法菜太繁瑣,像是叨叨絮絮說不盡的冗長故事,因而,在台灣餐飲市場上逐漸消逝,如今,資深美食家與名廚將再度出手,在經典的法餐味道上,精煉出符合現代的飲食節奏,為這一波的法菜復興,訴說更迷人的料理篇章。
日期:2020-12-30
陳衛華醫師是一位心臟內科醫師,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三種嚴重的癌症,25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手術,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如今他60多歲,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日期:2020-08-27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
日期:2020-04-28
年少的時候, 總覺得要離家遠遠的才好, 等真的到了異鄉才明白: 離得越遠,心中就越是牽掛。人在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後來才懂得:人生其實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日期:2020-03-30
因應全球武漢肺炎持續延燒,不只人心惶惶,更有許多民眾想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有效幫自己和家人的免疫細胞升級、杜絕病菌危害呢?有鑑於網友的需求,營養師特別分享給大家非常時期如何正確「擇食」、吃出好免疫力的飲食方法;並提供簡易的「魚片豆漿鍋」食譜,提供給網友們作為料理參考!
日期:2020-02-24
甲狀腺亢進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可能會出現脖子腫大、心悸、體重減輕、手抖、眼球突出等症狀,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不自覺,或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日期:20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