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理想居家空間,才能作為身心的避風港?藝術家、建築設計師、印花設計師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將個人專業結合自宅空間,規畫出一處舒適的家,當作自己與家人的王國。對他們來說,「家」不只是一棟房子,更是實現夢想的堡壘。
日期:2024-02-21
2024/2/21今周刊編按:北市知名補習班分享一對國小兄妹學習成果,一看生活作息表,每天幾乎只睡6.5小時,其他時間都在補習和練琴,連晚餐都是在車上吃,引發媽媽社團瘋狂討論,究竟我們的教育要提前學習到甚麼程度?---------對我而言最近最熱鬧的社團,就是擁有18萬人的小一聯盟了。裡面的熱鬧的程度,不亞於過去我潛進去的股票自救會社團。(原文刊載於2023/11/5)
日期:2024-02-21
「人生,就是一場愛自己的旅程。」95歲時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球最高齡藥師」,100歲仍然充滿活力與熱情的藥師奶奶,面對生活、自我、人際、幸福的活法。
日期:2024-02-21
大腸癌發生率一直高居十大癌症首位,直至今年才退居第二。大腸癌治療包括手術、化放療等,易出現副作用,影響患者治療意願。透過中醫輔助調養,能減輕治療時的不適、順利完成療程。
日期:2024-02-21
(今周刊1418)在探究日本經濟的脈絡中,「安倍經濟學」——一項由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實施的政策,常被重新提及和審視。自二○一二年推出以來,所謂「安倍三箭」: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和經濟結構改革,一度為日本經濟帶來為期七十一個月、戰後第二長的景氣擴張期。
日期:2024-02-21
生成式AI應用遍地開花,《今周刊》走訪國內電信、金融、電商三大產業,探究它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帶來哪些改變?這些企業又是如何克服導入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日期:2024-02-21
來自生醫界的年輕學者,從美國帶回聽起來很「科幻」的「器官晶片」技術,在新創領域披荊斬棘。從化工、生醫到跨足半導體,很難用單一學術領域框架陳冠宇,他不設限、斜槓的特質,走出不尋常的研發之路。
日期:2024-02-21
今年,台灣新住民將突破六十萬人大關,加上新住民子女逾百萬人,但他們的權益卻經常「卡關」;這不只攸關外籍配偶生活保障,更包含經濟移民的整體政策,面對缺工、少子化,台灣必須做好準備。
日期:2024-02-21
編按:在成為都市窩居者之前,作者大原扁理也和一般人一樣,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來到東京的北漂族,為了居住在這個高消費的城市,他拼命工作,卻讓自己陷入窮忙的泥淖中,身心都糟糕到極點。就在此時,他決定用自己做實驗,只上最少的班、只花最少的錢、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竟發現自己不但沒餓死,還擺脫了長期困擾的工作和人際關係焦慮。
日期:2024-02-21
(今周刊1418)過去一年,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驚詫聲中,失落30年的日本在諸多改革條件匯聚下,正以驚人速度加速翻篇,一個嶄新的日本漸漸成形⋯⋯去年5月,以「新日本來了」為題,《今周刊》預告日本變身可期。如今日股續創驚奇,我們再回現場,看到了更多必須關注、更狂猛的日本變革進行式。
日期: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