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發生一起登山遇難的事故,一行6人的登山隊伍於4/18相約前往能高安東軍縱走,卻碰上今年第一波強勁春雨,腳程較慢的華裔美籍葉姓女教授(56歲)和陳姓領隊(45歲)遇難求救,兩人被找到時卻已不幸失溫罹難,一直到週二(4/25)山區天氣狀況才逐漸好轉,空勤直升機也將分批吊掛2人遺體下山。
日期:2023-04-25
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日前驚傳久病厭世,在士林住家自輕生身亡!據悉,85歲的朱銘晚年慢性病纏身,需要定期就診服藥控制,曾多次向家人表達負面情緒。許多人以為,愛生氣抱怨、有負面情緒只是老化的一種現象,卻忽略高齡憂鬱症的可能性。據調查顯示,台灣約有5%至12%高齡者患有憂鬱症,衛福部2021年國人自殺率統計更發現,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突破新高,是每年自殺率數據裡的中高風險群。
日期:2023-04-25
猴痘疫情有升高的趨勢,根據指揮中心數據,我國自去年(2022)6月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目前累計確診40例病例。網路爆料公社有網友PO文指出,有名外籍看護在照顧阿嬤後被傳染猴痘送到北部某醫院,引發恐慌。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周四(4/20)澄清,經北市衛生局與當事醫院確認,確實曾通報個案並隔離收治醫院,但當天就採檢陰性排除猴痘,已經出院。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強調,若散佈不實謠言會法辦。
日期:2023-04-20
新冠疫情持續處於低點,不過猴痘疫情卻有上升的趨勢。疾管署周二(4/18)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對此,有專家憂心,代表之前的防疫沒有發揮效果,相關感染鏈已難斬斷,猴痘恐成為國內地區性流行病,非特殊交友圈族群也難逃感染風險。也有專家指出,猴痘和新冠肺炎不一樣,疫調非常困難,社區裡可能已有感染,建議民眾要「固定性伴侶」之外,如果有外宿需求,建議自備床單、毛巾等個人衛生用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4/20指出,目前國內外都沒有任何個案是因旅館床單、毛巾接觸而確診,主要感染途徑仍是以親密接觸為主,提醒民眾不要抓錯重點,也不會建議民眾外宿自備這些物品。
日期:2023-04-20
隨著天氣逐漸高溫悶熱,流汗多、尿量少,使得尿液濃度增高,醫師提醒千萬別憋尿!尤其長時間在炎熱氣候下的工作者更要當心,應多補水。加上不少女性都有憋尿的壞習慣,導致私密處容易被細菌感染、引起膀胱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長期憋尿不只會讓膀胱缺氧、血液循環變差等狀況,更嚴重會有生命危險和罹患癌症的風險。
日期:2023-04-20
No Easy Money!前陣子有個關於全球經濟結構變局的圓桌論壇邀請,我的演講主題用了「no easy money」,不論是實業經營,或是金融投資,不再有easy money可賺了,螞蟻肉也是肉,賺小錢的機會也要珍惜。
日期:2023-04-18
民眾普遍認為吸菸或二手菸是造成肺癌的最大兇手,然而也有不少人是沒有抽菸史,在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經是晚期。有一位20多歲女大生,既沒有抽菸也無肺癌家族史,因胸痛、悶喘前往就醫,經過醫院檢查後,就是肺癌第4期。
日期:2023-04-16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羅力瑋表示,心電圖是診斷心律不整最重要的工具,不論是心房顫動、心房撲動、陣發性心室上性心搏過速、心室頻脈等,然而心臟超音波、胸部X光等檢查,主要是看心臟大小、心臟構造等是否異常,僅為輔助檢查。
日期:2023-04-12
行醫逾四十年,簡守信不只守在醫院,也走進東南亞、中東等國,把醫療曙光帶到貧苦百姓眼前。而他不只埋首於急救前線,更致力將醫療資源延續在當地,期盼人們能看見改變的希望。
日期:2023-04-12
陳文茜數次與死亡擦身後的生命書寫:我想告訴天下所有的親愛的你們,人不是緩緩衰退的,一個疾病可以用一年老十歲的速度,甚至用逼著人快速墜向晚年的方式,直接通報你,歲月、回憶、曾經,尤其健康,多麼珍貴。
日期: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