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即將到來,又是缺電的季節!謝金河在《數字台灣》節目中邀請森崴能源總經理胡惠森、麥斯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陳世芳談台灣綠電的未來發展。陳世芳指出,台灣應要將半導體和能源產業當成兩大護國神山,因為能源對台灣非常重要,是國家安全,所以一定要產業自主及國產化。他強調,台灣絕對不會缺電,也能實現RE 100和非核家園,因為台灣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就是地熱發電。
日期:2023-06-19
在「綠色新政」的鼓吹者當中,有一位對「經濟成長」的部分寄予厚望的人,那就是擔任經濟新聞記者的佛里曼。他將這個希望稱為「綠色革命」,並且這樣說:「我們必須把綠色革命視為一種商機。對我們來說,那是能讓美國重生的、最重要的機會」。長久以來佛里曼一向主張,蘇聯解體後的全球化與通訊技術的發展,讓世界「扁平化」,把所有的人都串聯在一起。如果我們為這扁平的世界加上「綠色革命」,那它將成為真正能永續的世界。從佛里曼的發言可以看出,氣候凱因斯主義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希望」—如果我們把握氣候變遷帶來的機會,說不定能持續經濟成長,更勝於從前任何時代。換個方式說,仰賴氣候凱因斯主義的「綠色經濟成長」,正是資本主義持續「如常運轉」的「最後堡壘」。
日期:2023-06-09
全球化走向多極化、美中合作走向美中競爭,成為國際秩序的新現實,而台灣必須加強經濟韌性、確保半導體領先地位,才能應對國際環境爭端與緊急事態。
日期:2023-06-07
受惠疫後復甦,觀光旅遊與餐飲類股近半年表現強勁,近期在暑假概念題材下又創高峰。短線雖然炙熱,但基本面是否有撐?接下來行情又將何去何從?
日期:2023-05-31
今年來國際市場表現搶眼,美股狹幅震盪不再獨領風騷。展望下半年,歐、亞主要地區後續如何看待?全球經濟又有哪些隱憂與結構性變化?
日期:2023-05-24
俄烏戰爭及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關注焦點,不過學者王宏仁觀察到這次G7峰會也有為了繼續與中國交往而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作法,包括將原本與中國「硬脫鉤」改以新詞彙「去風險」化取代,但仍堅定不希望中國有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的舉動。學者尹麗喬則認為,儘管G7峰會許多文件都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並非追求脫鉤而是去風險化,但美中外交博弈仍是美國占上風,這包括美國操作的「討厭中國」輿論仍非常強,以及在中國在挖美國牆角之餘,美國其實仍持續在運作菲、韓深化對美關係,以及鼓勵韓日外交破冰。學者馬振坤則示警,儘管中共不斷加速建設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所需的能力,但因共軍機艦擾台太頻繁,讓台灣民眾逐漸失去警覺性,如此「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已現,這是當前對台灣最危險的事。
日期:2023-05-22
美國總統拜登廿一日在日本廣島市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可望「很快就會解凍」。拜登提到,今年二月疑似大陸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上空,使兩國關係趨於惡化,但他重申,G7國家並不尋求與北京脫鉤,而是在與大陸的關係上去風險化和多元化。他並暗示,可能很快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談。
日期:2023-05-22
G7 峰會最後一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日出席了圍繞烏克蘭問題舉行的會議。 G7 元首同意穩步履行其「堅定承諾」,在必要的範圍內提供外交、財政、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此前,G7 國家也發布了匯總討論成果的元首宣言。表明為維護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而加強團結。
日期:2023-05-21
今周刊編按: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接受外媒訪問,提及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馬斯克語出驚人說:「奪取台灣是中國的既定政策,全球應該嚴肅對待中國的表述」,甚至認為「此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並非馬斯克第一次發表兩岸爭議言論;去年10月,馬斯克也曾脫口建議要為台灣設立一個條件優惠的「特別行政區」,當時就遭到台灣政府嚴詞拒絕與反對。外界認為馬斯克歌頌中國,只因為中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足夠供應全球至少一半產量的電動汽車製造廠房。
日期:2023-05-21
今周刊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5/19至5/21在日本廣島舉行,峰會上大多數對話聚焦於未出席的俄羅斯與中國。而本屆峰會地點選在二戰時期原子彈投擲地點之一的廣島,也是刻意凸顯目前俄國、北韓帶給世界的核威脅。
日期: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