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胰島素阻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胰島素阻抗共有50項結果
健康

一堆人都中!睡覺「1習慣」恐得糖尿病,研究揭實測結果:隔天飯後血糖瞬間飆⋯原因曝光

有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與糖尿病間存在緊密關聯。專家指出,不少人「習慣開燈」睡覺,但此舉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研究發現,讓一群年輕人在明亮的臥室中睡覺,隔天飯後血糖數值偏高,顯示已產生胰島素阻抗,將大增日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日期:2023-08-05

健康

為何飯吃太快容易變胖?營養師曝3大關鍵原因:下一餐恐吃更多!4招慢吃秘訣快筆記

中午的便當往往15分鐘就嗑完嗎?晚餐也是草草完食?要當心,有營養師提醒,吃太快容易胖!明明吃下同樣量的食物,為什麼「慢食派」與「快食派」的身體狀態會不同?

日期:2023-05-27

健康

20多歲女「整天只吃一餐」竟糖尿病前期,她喝「養顏聖品」血糖也飆高…1觀念多數人常搞錯

一名妙齡女子常常一天只吃一餐,竟成了糖尿病的潛在患者;另一名女子則是天天喝一杯「養顏飲」—蜂蜜苦瓜檸檬汁,糖化血色素突然飆高超過13%,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日期:2023-05-03

健康

71歲老婦天天清粥、饅頭當早餐,血糖竟飆高「吃藥打針」也控不住!醫:腎臟、視網膜會慢慢壞掉

一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71歲婦人,為了避免血糖波動太大,日日奉行清淡飲食如清粥、白饅頭等,並搭配吃藥以及施打胰島素,血糖狀況不僅不見改善,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醫師透過問診才發現,原來主要問題出在「太清淡」,缺少蛋白質、太多精製澱粉的情況下,才造成血糖不可控!

日期:2023-02-16

健康

要活就要動!每天「劇烈活動3分鐘」,比不動的人活得久…跑步趕車也算,早死風險降低40%

俗話說得好「要活就要動」,真的不是隨口說說!國外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只要做幾分鐘劇烈運動,像是跑著趕車、快步上樓梯,甚至跟小孩玩鬼捉人,哪怕只有3分鐘,都能讓成人降低40%早逝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能大幅下降。許多研究都將「長壽與固定運動習慣」畫上等號,但雪梨大學專精身體活動與健康的教授史塔馬塔基斯(Emmanuel Stamatakis)認為,只要每天累積3到4分鐘的「劇烈間歇性日常體能活動」,就能對健康發揮長久功效。

日期:2022-12-15

健康

每週完全斷食36小時!CNN也報導過,專家揭長壽2習慣:這年頭,壽命想多增加10年很簡單

如果你未滿60歲,身體狀況不錯,我相信你會在有生之年見證到「長壽近程展望」在醫療照護上的部分突破性進展,甚至可能會看到「長壽遠程展望」的早期曙光。今天,基因工程已經被廣泛應用,仿生手臂、肺臟、腎臟和心臟出現了,而替代器官的 3D 生物列印距離我們只剩幾年時間。有望延長人類壽命 30% 到 60% 的先進藥物的早期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幹細胞治療和細胞重新編碼,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出現驚人的逆齡和延壽結果,不久之後可能會在人類身上實現。可持續監測身體疾病跡象的次世代診斷裝置每年都在進步。在明天與實現長壽逃逸速度之時間軸上的某一點,透過不可思議的新科技力量,你可以越活越年輕。

日期:2022-12-14

健康

邊緣人更短命?「孤獨感」讓人瞬間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8方法學會面對或許不再寂寞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日期:2022-10-15

生活消費

睡覺開燈較有安全感...醫示警「關掉!連夜燈都別留」 你會越睡越胖「4壞處」也跟著來

睡覺時燈全關,難免在心理上會少了安全感,長輩們如果半夜起來上廁所,恐怕也不方便、有被家中物品絆倒的危險。但美國一項研究指出,睡覺開燈可能會導致體重暴增,還有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等風險。如果真的有開小夜燈需要,那麼燈的擺放位置、燈的顏色、床的位置就得特別注意,才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日期:2022-07-20

政治社會

疫苗要打健康更要顧

疫情讓我們忽略一件事:全球數以千萬計重病患者,正因醫療資源轉移而被迫暫緩治療。雖然施打疫苗很重要,但與其坐等,不如先顧好自己的健康。

日期:2021-07-28

健康

名模張誌軒23歲猝逝!正在運動突然就倒下...3招預防「主動脈剝離」,40歲後家中必備「這個」

編按:凱渥名模張誌軒今(16)日驚傳猝逝,得年僅23歲。張誌軒妹妹透露,張誌軒15日深夜運動時突感心臟不適而暈倒,送醫途中已無生命跡象,經醫生判定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主動脈剝離是急症,患者可能在幾秒內,從「原來好好的」變「強烈撕裂性胸痛」。更重要的是,主動脈剝離經常很要命。一起來看懶人包!

日期: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