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以後,首先出訪的不是美國,卻是俄國和歐洲,展現中國外交思維的調整,不僅在北韓問題上積極動作,並加強培養自身在區域政治中的影響力,作為國際關係中的政治實力。
日期:2003-07-24
五月下旬,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展開他接班後首次外交訪問,其目的十分明顯,就是彌補他國際形象和外交經驗的不足,藉出訪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甚至奠定取代江澤民的基礎。從這個目的來看,此次胡錦濤出訪可謂勝敗各半。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首次出訪,雖然成功取代江澤民,鞏固他作為中國最高元首的國際地位;卻也暴露他缺乏外交經驗的弱點,此次出訪並未取得實質的外交成果。
日期:2003-06-12
雖然胡錦濤已經正式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但因江澤民仍緊握軍權,未來大權會否旁落,仍在未定之天。但為推行政令,樹立權威,胡錦濤的班底,正在團系的基礎上,逐漸成形。
日期:2003-04-10
未來胡錦濤能否全面掌權,端視江澤民何時交卸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之位;否則,江澤民假「扶上馬,送一程」之名,在中共十七大之前,仍握軍權而行太上皇之實,胡錦濤充其量也只能是過渡性的政治人物而已。
日期:2003-03-20
江澤民「敢叫日月換新裝」的氣魄果然了不得,但胡錦濤的包袱卻不得了。往後的五年,胡錦濤都注定要活在「江澤民舉債,胡錦濤還錢」的負擔裡,日子恐怕也不會很好過。
日期:2002-12-05
中共「十六大」閉幕,江澤民在遍布親信之後交出黨權,胡錦濤在他人環伺下接掌最高權力。外界雖然承認胡錦濤時代已經開始,但大多也認為胡曾溫體制至少在五年內會生活在江澤民的陰影下,中國政治生活不可能有實質上的變革可能,但我沒有這麼悲觀,我對胡錦濤抱有一定的期待。
日期:2002-11-21
北戴河會議召開前夕,外界盛傳江澤民有意留任。消息來源有兩個:一是所謂「北京政治圈知情人士」,類似台灣的「總統府高層」;一是中國官方輿論掀起的擁江聲浪。這兩條渠道都頗為可議。
日期:2002-08-01
胡錦濤出訪美國,用「如履薄冰」來形容最為恰當。 毫無疑問,作為「儲君」的胡錦濤,與現任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之間的關係,絕非如表面上展現的那麼和諧。胡不是江自己選定的接班人,他又出身「團派」(共親團),與江代表的「上海幫」毫無淵源,江澤民也的確有理由感到不放心,因此他才會刻意安排心腹曾慶紅作為胡錦濤的「替換人選」。因此,胡在正式接班之前,不能有任何差錯,否則以中共黨內權力鬥爭之殘酷無情和詭譎多變,誰也不敢排除變生肘腋的可能性。
日期:2002-05-02
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的夫人王冶坪顛顛簸簸地,在老公的攙扶下走出機艙……,這是最近訪澳行的中央台轉播畫面。王冶坪病懨懨地一眼即可看出;倒是挺個啤酒肚,褲腰帶已升到胸口的江澤民,已深為心臟病所苦,反而鮮為人知,在兩國論戰備發酵之當兒,更有不能為人知的無奈!
日期:199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