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近期公布「九合一大選競選期間電視新聞報導觀察統計」, 結果發現全台播報最高地區為高雄選情,尤其中視、中天對韓國瑜的報導則數和秒數皆超過5成,明顯偏高。電視台的新聞報導影響力遠過於其他媒體,報導比例出現失衡的情況下,NCC管的了嗎?
日期:2019-06-06
從去年駐日外交官蘇啟誠不堪媒體與輿論攻擊輕生、反同婚者以「爸媽不見了,公嬤消失了」等不實訊息拉公投票,到日前幾萬噸柚子倒進水庫的報導,真假難辨的訊息在每個人的手機裡流竄。面對動搖民心、影響國安的假消息,台灣如何自救?
日期:2019-04-24
一場由校園萌生的「拒看」運動,烽火蔓延至民間小吃店、醫院的「新聞頻道轉台運動」,這項不滿媒體的能量至今仍方興未艾。台大、政大學生主動起身串聯起全台50多所大學,籌組「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試圖抵制現今台灣假新聞、假消息亂象,不到24小時連署人數就破萬,要捲袖起身行動,這些大學生打算怎麼做?
日期:2019-04-09
在台灣擁有2100萬用戶的通訊軟體LINE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假訊息傳遞的最主要工具之一,有鑑於此,LINE與行政院、各大查核機構合作,祭出3招打擊假訊息;專家也以「疑、想、查、問、戳」五字訣教大家對抗假消息。
日期:2019-03-28
查證不實的新聞報導快速增長,甚至影響國家安全,NCC主委詹婷怡也被捲入風暴核心。如何同時維繫言論自由價值,重建媒體自律?她準備射出兩支箭。
日期:2019-03-27
一項在台大校內臉書討論版發起的活動 —— 「不得以餐廳電視機播放中天新聞台」,超過3600名的台大學生,自願投票表示支持。走到民間,曾傳言只要鎖定某家新聞台,店家就可不用付收視費,意外催生起從小吃店到醫院的「新聞頻道轉台運動」,顯示一場主導遙控器的閱聽運動正發酵著。
日期:2019-03-26
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自殺,日媒揭露與風災後駐外人員挨批「比不上中國」有關,然而諸多指責事後證明是媒體查證不足的錯誤訊息,享高度言論自由的台灣人是否學到教訓?
日期:2018-09-19
世足賽在MOD上熱烈轉播,吸引無數球迷目光,螢幕背後,MOD與有線電視的大戰,也因這場世足賽開始近身肉搏;這不只是用戶數的爭奪之戰,更將引發一場打破台灣電視產業沉痾、黑幕的驚天改革。在境外線上影音業者大舉入侵之下,不進則退,是所有業者共同困境,雖然晚了些,但即將掀起的革命,比世足賽更令人期待;我們的眼球,準備迎接更好看的電視了嗎?
日期:2018-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