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育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育嬰共有164項結果
保險

紓困補助領不到,又遇到經濟困難怎麼辦?「就業保險」提供這5大保障

受到疫情衝擊影響,政府宣布再擴大紓困措施,勞動部日前表示,「依法不得參加就業保險的中高齡再就業者」與「110年7月薪資受影響的全時受僱勞工」等兩類對象,也納入勞工生活補貼中,發放1萬元現金。其中,這次的紓困措施特別針對未參加「就業保險」的就業者,不過,那些無法參與此次紓困措施的一般受僱勞工,在投保勞健保時,都會被納入投保「就業保險」,雖然就業保險較少人聽過,但實際上也提供勞工保括失業給付、育嬰津貼等5種保障。

日期:2021-08-12

政治社會

「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加碼拍板!8/1起各加1000元、「明年領更多」 一圖秒懂補助辦法

家長快看!為了落實總統蔡英文「0至6歲國家和你一起養」的政見,衛福部從8月起調高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各新台幣1000元,並提早到第2胎就加碼補助,領育嬰留停津貼、弱勢家庭也可同時請領。

日期:2021-07-31

理財

連兒媳月子中心的錢,都是兩老解定存付的!啃老兒拖全家吃定爸媽,母親悔:兒子說沒錢,我能怎麼辦?

最近,她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兒子一家人都趕出家門,因為她已經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全家人都好。

日期:2021-07-23

國際總經

低生育率的「陷阱」一旦開始發生,就無法逆轉

政府的政策,如慷慨的產假及育嬰假、兒童福利等,確實能鼓勵父母生更多孩子。但這樣的正向拉力不夠大,且極為昂貴的代價也讓政府發現這些政策很難長久推行下去。無論如何,小家庭同時也與自我賦權有關聯—褪去那層繁衍後代的社會責任,轉而著重在實踐自我敘事—即人生(如同臉書試圖影響我們的)。

日期:2021-07-01

健康

催生新制! 行政院拍板:增2天產檢假、育嬰留停津貼增2成,夫妻可同時請育嬰假

行政院院會今拍板多項友善育兒措施的修正草案,促進職業父母家庭與就業平衡,包含孕期產檢假由原本的5天增加為7天;員工產檢假,雇主向中央請領法制化;以及開放夫妻可同時請領育嬰假與留職停薪津貼,修正草案將送立院審查,待立院三讀拍板後就可上路實施。此外,行政院也放寬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薪資彈性,並增加育嬰留停津貼,由原本6成增加為8成,即日起(7月1日)實施。

日期:2021-07-01

生活消費

7月新制攸關荷包 沒跟到虧大了!10大重點看這裡

7月到來,許多新制同步上路,都攸關民眾荷包,包括育嬰留停津貼7月1日起加碼、擴大不孕症補助及對象、買房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稅2.0、i郵箱減收郵資、勞工退休金申辦手續變動、虛擬貨幣實名制等10大措施,若不注意恐讓荷包大失血。

日期:2021-06-30

台股

中國開放三胎,麗嬰房、淘帝股價飆,只是短線話題嗎?一張表盤點:10檔長線看俏的「生育概念股」

中國在今年5月31日宣布研擬開放三孩政策鼓勵生育,企圖擴大人口紅利。在短期間之內,或許對實質的經濟影響不大,但是中長期來看,人口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將有助於緩解中長期中國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總需求不足,為中國經濟發展動能注入更多年輕的活力。

日期:2021-06-08

政治社會

「用青春換來的照顧,回頭已錯過穿上婚紗的時間」 要顧爸媽就不能要工作 結婚生小孩更是奢侈…

台灣的職場環境每況愈下,薪水凍漲、物價飛漲,一般上班族平時時忙於處理經濟、生活及人際壓力,日常生活已讓人身心俱疲。若遇家中有年邁的父母要照顧,不僅要負擔龐大的醫藥費,還要想盡辦法擠出時間陪伴照顧,回頭一看早過成家立業黃金時期,生兒育女早成奢侈。當少子化成為國安議題,政府近期祭出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大力催生,要讓育齡男女願意生,還有許多關卡要過。

日期:2021-05-06

政治社會

7月上路!育嬰留停「不用一次請6個月」還可領8成薪 不孕症補助加碼最多15萬

因應子女化,衛福部及勞動部6日於行政院會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蘇揆聽取報告後,同意實施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增加產檢次數及項目、放寬育嬰留停及調整工時彈性等三大政策。《今周刊》4月曾針對國人的生育意願做了獨家調查,為什麼現在的年輕夫妻不願意生,背後的原因以及期望政策的補貼方向,哪些最能打動人心...

日期:2021-05-06

焦點新聞

幼稚園小孩「畢業套餐」要價6400元 家長喊貴:不需奢華 應回饋在學習上!

萬物皆漲!薪水不是不漲,就是成長的速度完全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台灣生育率,一年比一年慘,小孩的教育費,也沒有比較便宜;對此,有家長網上抱怨,表示幼稚園的孩子要畢業了,而幼稚園推出:畢業典禮、一日畢業旅行、畢冊,總共要價4000元,一位大人參加的話還要再繳1200元,也就是說爸媽都出席小孩的畢業典禮,就要6400元,該網友覺得太昂貴、也認為沒必要「畢業是種儀式,不需要這麼奢華,不如回饋在學習上」。

日期: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