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行情」成為台股第4季的重要題材之一,但對於期許透過基金團隊的操盤功力來卡位行情者來說,在眾多老牌基金中,誰是最懂大選行情的贏家?
日期:2023-10-11
美國史上首次眾議院議長被罷免,金融市場首當其衝的是美元走高,美債殖利率衝高,股市回檔。接下來國會仍將陷入混亂,不過,金融市場最終會回到基本面的軌道。
日期:2023-10-11
有一些琅琅上口的股票投資金玉格言真是害人不淺。比如說:「不要跟股票談戀愛!」;再比方巴菲特所說的:「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檔股票10年,那麼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破解這兩句話的愚蠢與自大,存股族的我們功力才能更上層樓啊。
日期:2023-10-06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04
談及近年全球資金流向,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分析,觀察自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從中國股市流出近1700億美元的資金,他更提示投資人有3個地方的股票市場「一定不要悲觀」看待。這3個股票市場,分別是日本、印度與台灣。 呂宗耀分析,這段期間,日本股票市場流進407億美元、印度流進170億美元,台灣則是流進近120億美元,雖然他不知道是不是從中國流出的1700億美元流到這三個地區,但他強調日本、印度和台灣三個地區股票市場的未來,「我相信你沒有任和理由去看壞它」。
日期:2023-10-02
理財是「配置」,投資是「賺錢」,理財考慮的是,讓自己控制住花費以及分散風險,投資考慮的是,我想要「賺多少」,後者當然比較不容易,但想投資,一定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日期:2023-09-28
從產業面或是基本面選股做投資,往往會面臨到股價提前反應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個股的營收以及獲利還沒有反應未來的基本面,但在股價上已經先上漲一波了。這一種提前實現未來的魔法,只有在資本市場裡可以見到,只不過這一種提前實現的特性,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就見仁見智了。
日期:2023-09-07
海葵掃過台灣,這是4年來第一個再登入台灣的颱風,此前,全球股市也有如晴時多雲偶陣雨般,時好時壞,近期中國幾個大的地產公司違約,就讓投資人極度擔心影響全球金融的穩定。
日期:2023-09-04
作者以證券分析師的眼光,親身勸告股民「不要總想在股海打帶跑」。身為中國第一分析師,他也曾像其他業內人士一般,追捧趨勢預測、個股研究,他以個人的經驗,告訴大家「不要做短期投資」。很多人都認為短期投資更靈活,當局勢不對時,可以隨時賣了就跑。不過,短期投資是賺取其他股民的錢,長期看下來,這終究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是賺走其他人的錢,就是被其他人賺走自己的錢。頻繁進出股市,還有可能會錯過股價上漲的大波段,或者在該跑時來不及,跌了一段後反而捨不得逃,想等股價回漲,於是慘遭「套牢」。反觀上市公司董事,因為他們的股票買賣受到限制,反而更容易因此賺到股票利得。他勸告股民,要慎重的做好股票研究後,才進場買進,這樣就不會因為股價一時的波動而人心惶惶。做過萬千嘗試,他為何不推「價值投資」和「企業研究」? 既然如此,那是否該學習做價值投資或成長型投資呢?事實上,身為一位分析師,作者也曾崇尚價值投資,企圖找到能持續看漲的潛力股。然而,他卻並不打算把這種投資方式推薦給一般散戶。除了曠日廢時以外,價值投資和企業研究都有著各自的局限和盲點。價值投資容易遇到價值陷阱,買到自以為便宜的股票,結果卻無法創造相應的績效,股價遲遲沒有起色,導致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想靠企業研究來找到一支高成長的好股票,也未必順遂。因為,成長率高或許只是假象,實際上股東未必能因此獲得高收益……何況一般散戶總是忙碌,根本沒有多餘時間進行這些分析研究,因此容易道聽塗說,一知半解就貿然投資,當股價出現波動就會容易心慌意亂,即使投對標的也往往因此功虧一簣……為何他最終導引出的結論是「指數投資」?打滾股市十餘年,反覆閱讀、思考和推翻自己過去的作法後,他要告訴散戶:做指數投資,才是最實在的方式。
日期:2023-08-30
國泰金於周五(8/25)舉行法說會,會中面對法人提問在中國的曝險情形,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說明:「國泰金在中國曝險加總約4000億元,主要是人壽曝險3100多億元,銀行放款800多億元,其中在碧桂園、中植系、恒大零曝險。」
日期: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