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入秋還早,但是自從台股登上萬點以來,電子股跌多漲少的走勢,已經讓市場充滿肅殺之氣。這不是台灣電子業第一次面對挑戰,但是當49%的電子股都跌破淨值,情況確實空前嚴峻。這次,台灣科技業不僅面對需求大減、景氣不振的影響,又有「紅色供應鍊」追兵緊跟在後,從大老闆到員工都想問,出路在哪裡?
日期:2015-08-12
歲末,各投資機構紛紛發表台股展望。多數法人表示,指數意義已不大,個股表現與大盤脫鉤,只有以由下而上的選股方式,才能在溫吞的行情中確保獲利。《今周刊》專訪摩根中小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與統一中小基金經理人林世彬,分享未來一季選股方向。
日期:2013-12-12
這些年來,中國陸續爆發溫州泡沫危機與鄂爾多斯的泡沫危機,其實這只是個縮影,股市下跌的背後,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面臨嚴厲的調整,而全球經濟也會籠罩在中國股市下跌的陰影中。
日期:2012-08-30
七月十九日尾盤一筆人民幣三十億元的大單,硬是將農行的股價拉抬至人民二.七○元(農行的上市價為人民幣二.六五元)之上,點燃了金融股的反彈號角,讓上海股市一路往上猛攻,證明中國股市最終還是要看政府的臉色。
日期:2010-08-05
如果將九○年代的十年加權指數月線圖與最近十年作比較,會發現大盤正蘊釀一波「末升段行情」,倘若參考一九九九年到二○○○年的行情規模,指數滿足點為九九九○點至一○八六七點,八三九五點不會是這一波的高點。
日期:2010-04-29
《今周刊》與世新大學合作的「投資人情緒指數調查」顯示,對於短線後市,投資人情緒小幅回溫,然而對未來一年的投資績效,悲觀氣氛卻持續。反映在投資上,短打策略將成為近期投資人的操作主流,也為台股反彈之路埋下獲利回吐賣壓隱憂。
日期:2008-08-28